上博藏玉 | “清新多元的唐宋辽金玉器”

云玉网2022-07-30 16:12:55

第五部分

清新多元的唐宋辽金玉器

(公元818年~公元1279年)

唐宋以后,玉器逐步朝着民间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日常生活用器与玩赏品大量兴起,风格别开生面,走兽、禽鸟、花卉、山林等题材尤为流行。唐代玉带板上的伎乐人像反映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两宋盛行花鸟玉饰和持花玉童,有清新的生活气息和显著的时代风尚。辽金玉器受唐宋影响,又保留了民族特色。元明清时期琢玉业规模不断扩大,日用、佩饰、陈设、文玩等各种玉器的品种和数量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民间用玉也非常广泛,各阶层都普遍收藏玉器。元明清三代玉器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元代琢工朴素,于简素中见清丽;明代浑厚刚劲,好仿古式玉器;清代大多流于繁缛纤巧。不过,就观赏性来说,明清的玉器无疑是最佳的。

到了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期间还出现了大堂盛世的局面。在这一社会条件下,玉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个橱窗主要展示了唐宋的一些玉带,玉带是古代官员表示品级的玉饰,根据不同的级别使用不同的玉带。唐宋时期规定三品官以上才能佩玉带,而到了明代则规定一品官以上才能佩带玉带,而一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带金带和银带等,这说明玉在古代地位比金银还要珍贵。

image

上面一条《伎乐纹玉带》是由12块带板组成,其中有尾一件,方形銙十一块,另有铜质的带扣一件。

《伎乐纹玉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玉带銙,顾名思义是以玉为原材料制作的腰带装饰品。带銙正面以压地隐起的方式雕出舞蹈、吹奏等伎乐人物。人物神态、动作皆生动传神,细部的纹样、衣褶线条爽利,气韵生动。

《伎乐纹玉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唐代的玉带上大多装饰的是少数民族的形象,比如少数民族的乐伎在跳舞或是在弹奏乐器。由于当时受中西交流的影响形成了这么一种特殊的图案,而在唐代以后便不再出现。

《吹箫伎乐纹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吹笛伎乐纹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深目高鼻、窄袖高靴的胡人乐师在唐代颇为流行,敦煌壁画中更是常见他们的身影。

《吹角击鼓伎乐纹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唐代的狮子还是比较写实的,威风凛凛,再往后就逐渐温顺起来,所以西方人看到清代瓷画中的狮子形象,会认为是一种狗。

《狮纹带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除了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穿紫服、带金玉带外,夫人们服饰也很华贵,喜欢佩用玉质饰品,有玉梳、玉碗、玉簪、玉镯等等。

此种梳背是嵌于梳上的装饰。唐代妇女所用梳具十分精致,质地多样,或银,或木,梳上往往嵌有饰件。目前发现的玉梳背多为唐代作品。此件梳背上所饰花叶造型奇异,花心大如苞蕾,花朵下的侧形叶端部回卷,是受中亚造型艺术影响的表现。

《花卉形梳背》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这件白玉雕成的盘子,整体呈十二葵瓣状,浅平底。胎薄质坚,半透明。雕琢精细。是唐代玉雕器皿极珍贵的标准器。

《云龙纹葵口盘》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下面有这只盘外面拓印出来的纹饰。你看盘外壁浮雕双龙嬉珠图案,龙体呈飞动状。龙身外满饰如意形云纹。精心细腻的雕琢,给玉盘带来了一份华美和珍贵。

image

即使是同样的玉环,唐代的制作也比以前看起来更加雍容华贵。这件龙纹玉璧是此期龙纹玉器中的代表之作,玉质青白,晶莹光润。扁圆形,用浅浮雕和阴刻技法琢刻纹饰,一面浅浮雕团龙,其角、眼、发、嘴、须等用阴刻线琢成,满身饰斜格鳞纹,背鳍排列整齐,身有翼,腿弯曲处有毛,三爪,蛇形尾呈弯曲状,头尾间雕有火焰珠,另一面浅浮雕四朵如意形云纹,云头中间用阴线刻成扇状。

《龙形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在古代龙凤是很吉祥的动物。从史前文明开始在很多器具上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尤其是在玉器上龙凤的造型和装饰就更多了。你看这件玉牌上用透雕的方式雕琢出两只相互追逐的凤凰,那曼妙的身姿在长方形的天地里飞舞着,多么饱满生动呀!

《双凤纹牌》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除了浮雕、透雕,这条龙采用了圆雕的手法,立体的塑造出了翻滚的云涛,舞动的身姿,飘动的发须,让我感受到了飞龙在天的气势。

《龙》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同样在空中飞舞的还有“飞天”。由于佛教的传入,唐代玉器中出现了前所未见的“飞天”形象。唐代玉飞天,用料讲究,琢法精细,如意形云头独具唐代特色。

《飞天》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飞天”是佛教里面的护法神,佛教于东汉初期传入中国,尽管在南北朝的壁画里已经有“飞天”形象,但在玉器中佛教这类题材的表现要到唐宋以后。唐宋的飞天比较多见,到了明清也继续存在。

《飞天》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在飞天的旁边有个宋代的《持莲童子》玉雕,持莲童子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题材,往往是一个童子拿着一朵荷花。根据文献记载,每到阴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当时的儿童都要去采摘一朵荷花扛在肩上,象征着连生贵子,多子多福。这种持莲童子从宋代以后一直流传到元明清。

《执莲童子》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宋代有很多世俗化的题材,上面的内容多有美好的寓意,有的盼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就用雕琢龙凤;有的希望多子多福,就用莲子、石榴、蝙蝠;有的祝福长命百岁,就用装饰上灵芝、龟、仙鹤。你看这件《云鹤纹牌》就精心镂刻了两只仙鹤,它们昂首顾盼、展翅而飞,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鹤纹牌饰》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玉那时也不是权贵专享的神器了,宋代是藏富于民,只要有钱,就可以享用了。这件玉饰,仙鹤、龟衔灵芝都是祝福之意,它采用了镂刻的方法。镂雕花形玉片在宋代较流行,作品有下列特点:一、无边框,整体设计保持玉片的外形特点,呈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二、镂雕去掉的玉质面部分较小,保留部分较多,具有一定的质感和坚固性。三、平面性较强。这件花鸟佩具备了上述特点,还采用了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使图案中的花鸟都有一定的立体感,图案布局疏密结合,艺术水平高于一般花鸟纹玉片。

《龟鹤纹牌饰》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这件玉饰主体镂雕一只孔雀。孔雀回首,口衔一花枝,拖尾,展翅,颈部曲折,翅羽饰平行排列的条状纹。此器尾部的表现采用了宋代玉雕孔雀的流行方式,即尾翎呈排列的鳞片状,片上有透雕的圆孔,花枝较疏朗且花大、叶小,枝长而曲,造型较一般宋代玉雕花卉有新意。

《衔花孔雀》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后面几个橱窗都是唐宋辽金的一些动物,这些动物与夏商周三代的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夏商周三代的动物基本上都是以简化的,或以夸张的抽象手法来表现,而唐宋以后的动物则比较写实。雕刻手法中以圆雕较多。

《鹅》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这匹马形态可爱,眼睛灵动。虽然这种姿势在狗类中常常出现,但经过艺术加工,并不觉得虚假,而更让人感到亲切。唐代人爱马,最著名的就是昭陵六骏,因为爱马,所以将马表现成宠物的样子,在唐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马》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image

《狗》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鹿在古代很常见,它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即鹿作“禄”解。如“指鹿为马”是强权的强词,“鹿死谁手”、“平原逐鹿”,都寓意于政治之争。鹿在古代还被视为神物,认为搜索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欧美国家的圣诞老人乘坐鹿车,也是借鹿来获得好运。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

《鹿》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无论是上面的鹿,还是这里的鸟,唐宋时期的动物都比夏商周三代的动物看起来更真实,雕琢也更圆润。同时还增加了不少背景装饰。

《鸟》宋代

image

《象》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即使这条鱼身上没有什么花纹,但外形和动态是多么的自然生动。

《鱼》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image

唐宋灿烂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北方的辽金游牧民族。在辽代金代的玉器里多有佛教的内容,比如这只人首鸟身的“妙音鸟”就是佛教里会唱动人歌曲的神鸟。

《迦陵频伽鸟—妙音鸟》辽代(公元916~1125年)

image

辽金的玉器里也多有汉族的一些典故。仔细看这块白玉雕件,一头牛回头望着云朵上的月牙,似乎大家都会首先想到“犀牛望月”,但这肯定不是犀牛,姑且不说角的问题,这动物显然没有犀牛的长脸小眼。有专家经过研究,肯定了这应该是另一个典故“吴牛喘月”: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怕吹冷风,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风。有一天,风很大,他刚好进宫朝见武帝,看见宫里的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像很不坚固,不禁发起抖来,脸色变得很苍白。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满奋照实回答。武帝一听,便笑著说:“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风的。”满奋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意思是说:我就好像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了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了。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这个画面在金代的器物经常出现,比金代铜镜,还有磁州窑的瓷画上,似乎表明了当时金地汉人的一种心态吧。

《犀牛望月》金代(公元1115~1234年)

image

辽金北方游牧民族玉器在受到唐宋文化影响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这件《春水饰》,和旁边的《秋山饰炉顶》这两种题材的玉器是金代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它表现的是春秋两季,北方游牧民族打猎的情景。

所谓春水就是春季湖边打猎,主要围猎的是天鹅与大雁,打猎时,皇帝的手下会放出一种凶猛的、人工驯化后专用于狩猎天鹅的鹰,俗称叫海东青,它看到天鹅后会冲上去啄咬天鹅的脑袋,天鹅坠落在地,而皇帝的手下这时候就会上去把天鹅刺死,然后大家来分吃这个天鹅肉,这就被称之为春水。这件春水玉雕运用了巧色,所谓巧色就是在一块白玉里面有一些杂质,若按一般原则是要把杂质去掉,但由于海东青原来呈青黑色,于是工匠巧妙的用黑色的部分表现海东青的形象。在玉器里这种工艺被称之为巧色玉器。

《春水饰》金代(公元1115~1234年)

image

一旁的《秋山饰炉顶》则表现了秋天于山林围猎鹿虎熊等的场面,刻画了2只鹿正在悠闲的饮水、回顾张望的情景,表现狩猎前一瞬间的情景。而选材也是运用了玉黄色的表皮来表现秋天树叶发黄的情景,所以也是一种巧色玉。

《秋山饰炉顶》金代(公元1115~1234年)

image

边上的橱窗中有一块葡萄纹玉饰,同样也是运用了玉表面的黄色表皮来做成一件巧雕,表现葡萄成熟以后以及枝叶发黄的情景,十分传神。

《葡萄纹饰》金代(公元1115~1234年)

image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