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我买到一件明代执莲童子,白玉荷叶,顶在童子头顶,颇有赏趣,童子那稚拙的味道颇耐人寻味。
童子高5厘米,圆雕,和田白玉,白度颇佳,玉质油润细腻。童子身材短小,脸圆体壮,用硬刀阴刻出脸面和衣纹,线条简洁流畅,力道十足,下刀自信坚定,毫无犹豫之感。童子两腿交行,双手执莲,莲茎经肩绕到身后连接着莲蓬,与头顶的荷叶呼应陪衬,整体造型浑朴稚拙。
执莲童子雕刻首创于宋,这种造型在民间有多种称谓,如执莲童子、持荷童子、磨喝乐、摩睺罗、莲孩等。这种造型在宋代出现的原因说法不一,一说与佛教有关,将其称作“磨喝乐”或“摩睺罗”,是借用佛教天龙八部之一大蟒神“摩呼罗伽”的梵文音译;一说与“化生”习俗有关,元代僧人圆至注引《唐岁时记事》:“七夕俗以蜡作乳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还有一说,既与佛教的“莲花生子”有关,也与民间传统的“莲生贵子”说法有关。
手持荷叶的小人是一种吉祥物,自唐代出现“以蜡作乳儿形”始,至宋已盛极一时。宋代文学家孟元老作《东京梦华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叶,都人善假作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宋人吴自牧作《梦粱录》载:“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睺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
无论是受佛文化还是世俗文化的影响,供奉玩赏“磨喝乐”,已成为宋代一种节令性风俗。此时的“磨喝乐”,除泥抟的小人偶像外,玉器也引入这一题材。宋代玉器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便是淡化了玉器在此前的宗法礼制功能和奉神事鬼神的神秘色彩,完成了世俗化、装饰化的演进。清代文人王士祯作《香祖笔记》记载了他读宋人《西湖志余》所得一则趣事:宋高宗赏宴大臣,见张俊扇柄上吊一玉孩儿扇坠,立即认出是他昔日经过四明时不慎坠入河水中的旧物,便问张俊从何而得,张俊回答是从一家店铺里买来的。高宗着人追询下去,铺家回答是从一个提篮人手中所得,提篮人说得自一个陈姓宅院的厨娘之手,厨娘回答说是她破一只黄花鱼,从鱼腹中得到了这只玉孩儿。高宗大悦:“铺家、提篮人补校尉,厨娘封孺人。”这等奇事可信程度如何,且不去理会,但所谓“玉孩”就是“磨喝乐”无疑。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