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只要有玉的地方,就有镇平人

云玉网2017-01-10 13:26:14

人口105万的镇平县,有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玉石生意。这座河南西南部小县城,每天都有一百多辆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巴。在中国的玉石江湖,一直流传着“十个玉器匠,九个南阳人”的传说。有人甚至说,只要有玉的地方,就有镇平人。然而,镇平独山玉曾经做出过传国玉玺,也贵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却一直无法引领市场,这是为什么?

有玉的地方就有镇平人

南阳有句顺口溜:“内乡憨,镇平奸,邓县(邓州)尽出二火山(粗犷)”,所谓的“奸”就是说镇平人心眼儿活络,会做生意,善于“内购外销、外购内销”。

2016年12月21日,豫记应邀出席在南阳镇平举办的一场独山玉作品展时了解到,这座河南西南部小县城,每天都有一百多辆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巴,80%的乘客从镇平出发,去往昆明、深圳、杭州、青岛、乌鲁木齐等几十个城市。

人口105万的镇平县,有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玉石生意,几年前的数据是广东、长三角地区分别有8万人;云南、新疆、京津冀地区有3万人;青海、东北、河南郑州、洛阳和南阳有1万人;镇平当地和全国其他地区各分布着6万人。

在镇平当地,至少存在着1.5万个玉雕加工企业,从业人员25万人,年产值百亿元,平均每人为当地贡献了4万元的年产值。也就是说,在镇平,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做玉雕。在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中,镇平的确与众不同。

而在中国的玉石江湖,一直流传着“十个玉器匠,九个南阳人”的传说。有人甚至说,只要有玉的地方,就有镇平人。

广东四大翡翠批发市场之一的四会,只要一进入玉石市场,便会发现“满街都是镇平话”的奇观。因为很多镇平人在四会做生意,这里也成了镇平石佛寺重要的进货渠道。

也正是这种原因,镇平虽然是独山玉的产地,著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但因镇平人遍布全国,这里很快成了中国唯一的“中华玉文化中心”,也成了全国所有玉种的雕刻和集散地。

不仅镇平人分布全国各地,镇平玉器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连镇平当地都聚集了不少“外乡人”。走在镇平县石佛寺小镇上,随处能见到大眼睛高鼻梁的维吾尔族面孔,商店、路标上都有维吾尔语、汉语两种文字。

常年在石佛寺镇居住的维族同胞有1000多人,每年往返新疆和镇平的维族人有2万多人次。如今,在镇里维吾尔族人不仅从事玉料也,还经营餐饮、旅游、运输等多个行业。

独山玉曾做出过传国玉玺

镇平的玉雕工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独山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瑛(玉制的生产工具)。

独山玉产自距镇平县40公里的独山,在史上同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湖北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独山玉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是它被一个叫卞和的工匠发现并制作成了和氏璧,和氏璧后来被加工成玉玺代替丢失的夏鼎,成为秦王朝的镇国之宝。

有这样一段辉煌的过往,作为独山玉的产地,镇平自古就玉雕大师频出。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镇平县城、石佛寺、晁陂、高丘等地纷纷成立了玉器加工厂,不断有人走出家乡闯荡,中国玉石江湖开始流传“十个玉器匠,九个南阳人”的传说。

有着“中国玉雕之乡”盛誉的镇平,早在1993年起便开始连续举办的“镇平国际玉雕节”,并在2002年升级为“中国南阳玉雕节”,2008年,镇平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必须承认,跻身中国四大名玉的独山玉,却从未真正成为引领镇平玉雕行业的“翘楚之玉”,古代仅拿来做过生产工具,没有成为收藏品风靡当时市场,价值未完全发掘,名气远远不如和田玉及翡翠。

其中一个原因是,独山玉产量特别少,目前仅有镇平附近的独山有玉产出,“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尽量选用整块原石来雕刻,镇平市场上的独山玉摆件,无论形态和内容多么丰富复杂,每一件都是由一块原石所雕。

大块头的的摆件自然会价值不菲,这对追求精品小件的主流消费人群无疑是道门槛。

独山玉尴尬“遇冷”,除了市场、玉质原因还跟雕玉的人有很大关系,并不是所有的匠人都可以称为大师,都能雕出“惊鸿一瞥”的玉器。在玉雕泛滥时期,很多家庭作坊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就大批生产品质一般的独山玉雕。

“镇平玉器市场用鱼龙混杂都不足以形容,以前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把市场搅得一塌糊涂,好的独山料子都被糟蹋了,带坏了独山玉的口碑。而现在很多玉雕学徒的学历低,从事玉雕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生产出来的玉雕立意偏低根本谈不上工艺品,优质玉雕甚至独山玉就这样在市场被遗忘、湮没”,南阳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刘晓强说。

独山玉重生要靠“偏执狂”

如何将独山玉光芒重现,让精湛的雕刻艺术传承,成了镇平所有玉石从业者的首要课题。

正是近两年玉器整体市场低迷,促使镇平人开始反思。“如果市场一直火热,那会制造出泡沫,反而不健康了。”在2016年12月21日举办的“初心·独山玉雕新生代作品展”上,刘晓强对豫记如是说。

镇平玉雕产业虽然从业人数巨大,但多数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玉雕,仅仅当成一门谋生的手艺和技能,生意红火时的批量化生产,更难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仅仅作为一门谋生技能时,雕刻出来的作品只停留在技艺层面,毫无创新思想和生命力,有着死板的“匠气”。

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玉雕当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有人称这样的人对独山玉雕是“挚爱”,而我则觉得他们是执着甚至偏执。独山玉雕的希望,在于匠人更在于匠心。

好在,有人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了。比如镇平一家名为玉神集团的玉雕生产加工企业,开始聚集国内外著名玉雕大师,他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将独山玉的价值充分发挥,将镇平的独山玉雕事业弘扬国内外。

“我们就想用心制作独山玉雕,不论市场如何,精致的雕品总有价值。”据刘晓强介绍,以前展出过一件独山玉雕,对方开出了300万的价格,他们没卖,现在看来,那块玉雕的价值远远不止300万,而未经打磨的原石,“也就几百块钱”。

优秀的大师作品,比如“心路”,国家级雕刻大师张克钊就呈现了这样一幅虔诚画卷:两位藏民在朝圣途中艰难跋涉,被积雪缚裹着的坚定意志和虔诚信仰,在那沧桑满布的脸上宁静地绽开。

独山玉雕《心路》

在张克钊心里,雕玉之路就像是藏民朝圣一样,需怀虔诚之心,玉雕就是信仰。谈起初心,他说,既然选择了玉雕,就穷尽一生做好它。我想,也是独山玉雕中有所建树的大师们一贯秉承的“初心”。

这次举办的新生代作品展的初衷之一,就是打响独山玉雕口碑,让更多镇平人理解传承和创新对独山玉的意义,给玉雕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