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诗共读,千年温柔谁抵得住!

云玉网2020-09-02 16:40:58

在中华五千年的传承中,玉石向来是中国文人墨客喜爱和收藏的珍宝,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同时也是精神上的追求。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一起走进意境唯美的古诗词世界,邂逅文人墨客眼中的玉石篇章吧!

以玉比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杜甫在《放言五首》中以玉比才,意为欲辨别玉石的真假,须烧满三天;欲鉴别一块木头的好坏,要等到七年之后。玉石需要经过打磨,木头需要经历风霜,辨别一个人亦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需要如璞玉、木材一般,经得住历练和捶打。由此可见,在传统文化中,有德之人,才能以玉为伍,相得益彰。

以玉表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曾用玉表明心迹,意为我的心就像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真挚纯净。当我们含蓄的表达感情时,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载体,玉石的温润细腻,晶莹剔透恰恰符合了我们对这种真挚情感依归的所有要素。以玉来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并流传千年,如今依然能被人津津乐道,这无疑是玉文化的力量与传承。

以玉喻德

瑕瑜不相掩,君子此良玉。

宋代诗人杨时的《枕上》中将君子比如玉,意为瑕瑜不能相互掩盖,君子就是块良玉趋于完美。而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接近,故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是基于道德和精神的原因。从玉石中感悟到廉洁品节,并用玉的品格不断地净化心灵,校正人生,时刻保持冰清玉洁的思想,温润如玉的秉性,比德于玉的高雅,才能配得上美玉的品格。

以玉形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大小相间的珠子自由滑落到玉盘上的声音,来形容琵琶声的优美,这是一种多妙不可言的想象力。玉石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声,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哪怕是没有听过玉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光是任凭想象力驰骋,也能心领神会其中的神来之声。这不仅仅是文人对诗文驾驭的通透,更是对玉石喜爱的由衷变现。

以玉拟人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中用玉描写了美人的形象,将女子的温文尔雅,静态之美描绘的淋漓尽致。从古至今,玉与女子被其中的千丝万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几乎女子的容貌都能用“玉”来美化。从诗句中,我们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

以玉描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在诗人贺知章的笔触下,柳树的绿,是一种生气,更是一种活力,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还有什么能比玉石更适合形容二月春风里的生气蓬勃呢?比喻的作用是为了更生动形象地传递意境和画面感,在贺知章的想象中,细长的柳枝就像碧玉一般,清脆、碧绿、风华正茂。可想而知,玉在当时,已经是深入中国人心的重要物品。

大街小巷的吟唱中,依然传承着关于玉的诗词歌赋,它们随着岁月的陈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由一代又一代传承者谱写出新的华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