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来北京旅游的西方游客,他们迫不及待去的地方,既不是故宫也不是长城,而是绕过故宫去了西北边的北海团城,那里有什么稀罕物呢?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元代的镇国神器,后历经明清两朝,乾隆皇帝还亲自为其赋诗称颂,在2012年时被《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将它放置在琼华岛广寒殿中,在盛大的宴会活动中用来盛酒。
根据《日下尊闻录》记载:“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下的水泊中的山,古有“渎山”之称,所以这个大玉瓮就被称为“渎山大玉海”。
大玉海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
经专家鉴定,渎山大玉海的材料为南阳独山玉。但是,南阳距离北京千里之遥,几吨重的玉材是如何运输到元大都的呢?
清乾隆时期为制作《大禹治水图》玉山,把一块重达10吨的和田玉运抵北京就要耗时3年,轰动全国。在700年前的元代,要把一块重达数吨的独山玉从陆路运到北京,应该也是很不容易的。
从南阳的地理环境来看,它有白河直入汉水,汉水与长江相连,而长江又与京杭大运河贯通,在当时,一条大船上运输十来吨的货物是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元代海运大船运载量可达到八九千石(一千二百吨以上),所以玉料运输很可能是走的水路,也因此没有形成清朝时期陆上运输那样轰动的社会效应。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件玉器,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了解,即使知道,对它的兴趣也不会超过故宫和长城,甚至不及烟袋斜街。老外们是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兴趣呢?
原来,早在600多年前,两个西方人就已经为这个大玉海进行了宣传炒作。
1318年,一名叫作Odoric的天主教修道士来到元大都,参观游览,顺便进行传教活动,他为此还写了本游记——The Travels of Friar Odoric,将自己看到大玉海的场景记录了下来: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欧洲学者解释为一种墨玉类材料)的宝石制成,非常精美,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黄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此瓮边沿装饰着以大珠缀成的网缒。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放着很多金酒杯,可以随意饮用。
另外,《马可·波罗行纪》中也提到了这件玉雕,并用一个很形象的对比描述了它的价值:斯里兰卡国王拥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当时已是天价,但才仅值一座大城,而大玉海价值四座大城。
随着他们两个人的著作在西方广泛流传,西方人也了解到了渎山大玉海所拥有的非凡价值和神圣地位,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可以看出,两个西方人的记述,只是说明了大玉海在元朝时的状况。那么,在后来的明清两朝中,这件大玉海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
明万历七年(1579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皇帝在想啥确实不好猜,更何况是明朝那些奇葩皇帝呢,神宗朱翊钧下令拆除广寒殿,大玉海就此结束了300多年的宫廷生活,从此流落在外。
原来,大玉海流传到了真武庙中,因其名气太大,真武庙的名字也被人们改成了“玉钵庵”。(根据清代的《敬业堂诗集》的记载)但是,它的用途并不再像昔日那么风光,康熙时期的宠臣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录》中说大玉海被真武庙中的道人当作腌菜坛子来使用。
要知道,当年元朝的王公大臣也就是到了盛大节日才能享用到大玉海中的酒,而这群道士常年用这镇国神器腌制酸菜,天天享用着老坛酸菜面,馆儿认为,他们一定是当时全国最幸福的人!(哭笑不得)
高士奇虽然发现了这个旷世之宝,但是他好像并没有到康熙皇帝面前邀功,而是让它静静地在那里做腌菜坛子。
至于原因,在他的笔记中并没有说明。我们只能从他的个人行为中猜测。他曾送给康熙皇帝很多的名画作品,但大多都是赝品,他还把这些做了个账本,详细地写在了《江村书画目》,而他自己家中收藏的都是真迹。可见,他并不想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送给康熙皇帝,哪怕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可能,这就是他不向康熙皇帝提起大玉海的原因。
就这样,真武庙中的道士们继续幸福地吃着他们的老坛酸菜面,直到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用千两黄金将大玉海购买下来。拿了这千两黄金,估计道士们过得更幸福了,他们不再需要辛苦地去腌制酸菜,直接用钱去购买就好了。
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大玉海的喜爱,专门为它修建了石亭(就是玉瓮亭),之后又把自己翰林院中学问最高的40多位大臣叫过来,让他们每个人为这个大玉海赋诗一首。乾隆皇帝为此还起了带头作用,亲自写了一首长长的《玉瓮歌》,并刻于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以示纪念,对这篇赋感兴趣的可以去找度娘聊聊。
当年乾隆皇帝只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宫内,但放大玉海的石座却仍然遗落在真武庙,并且遣人另外雕刻了一个石座安放渎山大玉海。而后有人又雕凿了一个石瓮安置于元代渎山大玉海的石座之上以示纪念。自此,真武庙又被称为“石钵庵”。(希望此处你没有蒙圈)
在20世纪60年代,真武庙因为破损荒废而改为民居,原来的渎山大玉海石座和后刻的石瓮于20世纪70年代被移到宣武门外唐代建的悯忠寺内,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
可以看得出来,被人们喻为“点赞狂人”的乾隆皇帝,在对待大玉海这件事情上还是做的很好的。如今,渎山大玉海依然静静地躺在玉瓮亭内,它本就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加之经历700年的沧桑,见证了元明清三朝的盛与衰,同时,大玉海自己也在兴衰中沉浮,经历了战火,还做过腌菜坛子,但最终完好地留存下来,可能为的就是“穿越历史来看你”!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