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玉 | 端庄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

云玉网2022-07-30 16:13:29

第二部分

端庄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

(公元前2100--前771年)

夏、商、西周开始进入文明全盛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政权和实行礼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产生了系列化的玉礼器,除了沿袭史前时期的一些种类外,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玉饰件也获得较大发展,形态以动物和想象中的神物为,有时也于人物组成复合纹样。当时贵族服装上都佩带玉器,所谓“君子佩玉”,玉饰是贵族身份不可或缺的标识。商周玉器风格和当时社会艺术风格发展一致,抽象变形,古朴谨严。

第一个橱窗中,圭和璋都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头部和柄部,圭一般是平首或是尖首,璋一般是弧首或是斜首。璋的柄部有齿牙,而圭没有。它们都是用来表现古代等级身份的,根据尺寸的不同来表明地位的不同。

《玉圭》夏代(公元前2100--前1600年)

image

《玉璋》夏代(公元前2100--前1600年)

image

第二个橱窗主要是一些仿制青铜兵器的仪仗器,比如戈,在青铜兵器中戈是实用的,但用玉仿制后便成为一种仪仗器,主要在国家重要的典礼场合以增威严,而不作为实用。

《玉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戈、矛、鸟首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戈是仪仗器,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戈内部(即柄部)由青铜制成,上嵌绿松石,规格较高,为王室之物。

《嵌绿松石铜内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铜内上镶嵌有绿松石组成的兽面,因时代久远而有剥落。

《嵌绿松石铜内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戚也是一种仪仗器,它和斧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两侧有齿牙,但功能是基本相同的,所谓“刑天舞干戚。” 此件玉器上装饰有兽面纹,为商代晚期最为流行的纹饰,商代铜器上常装饰兽面纹,虽然其意义仍未有定论,但却代表了商人的审美风尚。戚中有益穿孔,应是用来缚扎执柄的。兽面纹下还有涡纹和蕉叶纹,与兽面纹相得益彰。

《兽面纹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直纹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几个橱窗展示的都是一些夏商周三代的装饰品,以佩饰为主,在这些器物上都有穿孔。古代的佩玉是非常多的,种类也是比较纷繁的。古代佩玉和今人有所不同,今人佩玉主要在颈部带一块玉,腰里挂一块玉,但古人是将几块几十块玉串联挂于身上,我们现在叫组玉佩,古代叫杂佩,身份越高的人身上带的玉越多。 橱窗中展示了很多商周玉器动物,大多为佩玉,动物种类繁多,以龙和虎最为常见。

image

商代晚期,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建立,以及冶金技术发展,青铜工具开始运用于制玉行业,从而促进了制玉工艺的发展。此期玉龙在史前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商代晚期玉龙数量增加,造型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龙,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合奴隶社会礼制造型的龙。

商代玉龙根据造型的异同大致可以区分为:蜷体形、璜形、匍匐形等三类。这件玉龙是卷曲形,这种蜷体的形态与商代甲骨文之“龙”字亦极其接近。商代大多玉龙的形态扁平,厚度通常在0.5厘米左右。龙体较短,大多仅雕一足,尾部细而勾卷。头部长有蘑菇形(棒槌形)兕角,有的竖立,有的后伏于颈。眼睛多为“臣”字眼或菱形。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件玉龙也是卷曲形的,但厚了很多,接近圆雕类型,它的嘴形为片状工具多次切割而成的张口露齿状,以表示凶猛。蜷体形玉龙之器表大多装饰有勾云纹、菱形纹、三角形纹,纹饰皆由两条较为匀细的平行阴刻线组成,以两线中间的部分表现图案,纹饰在双钩线的刻划下,会有一种很强的浮雕感。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璜形、匍匐形、圆雕形这些类型的玉龙是商代的创新形制。这件匍匐状的玉龙完全采用了圆雕的方式。上面为管钻套打而成的圆孔,多见于璜形、匍匐形玉龙上。也刻划着双钩线,由于视觉上的误差,给人一种中间部分似是被两条阴线挤出来的错觉,所以双钩线又被称作“假阳线”或“双阴挤阳”。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本件玉虎为片雕,虎口微张,足部蹬地,尾部上翘并蜷曲,纹样采用双钩的方法以两条平行阴线进行刻划装饰,十分写实。商代玉器中的动物纹眼睛,以“臣”字目居多,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臣”字相似,故名。此件玉虎目中穿有圆孔可供佩戴。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除了很多玉龙和玉虎,此外还有鹿,狗,熊之类。商周的动物造型特征比较明显,多为片面雕,呈平面,圆雕较少,雕刻也不是很繁复,寥寥几刀,却善于抓住动物瞬间的动感,所以神态生动。

《玉鹿》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件用青玉制成的鹿,上面有淡褐沁,还残留着硃砂的痕迹。鹿呈显出卧伏的动作,低着头,伸长脖子。眼睛是椭圆形的,单线阴刻出嘴、鼻。小字形鹿角,耳朵竖着,耳根有一个小孔,可以穿系佩挂。整只鹿纹饰简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玉犬》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机灵的小狗回头看到什么了呢?它正慌忙的向一边逃窜呢!

《玉熊》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小狗逃走了,又来了一只小狗熊。虽然只是小小的薄薄的玉片,但概括的外形,简洁的双阴线,却生动的展现了小狗熊强壮的体态和憨态可掬的神态。

《玉兔》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两只可爱的小兔子溜出来找食物了,一只兔子的眼睛钻成了小孔,可以穿绳挂在身上。另一只兔子的眼睛是刻出来的,胸口也有一个小孔,也可以挂在身上哟!

image

《玉蜥蜴》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尖尖的头,长长的尾巴四肢慢慢爬着,是一条蜥蜴呀。

商周时期的动物可真多呀!其中鸟的种类最为繁多,至少几十种,各种各样,有的比较写实,有的具夸张抽象的成分。商代雕刻技法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叫做双线阴刻。无论是人物、动物,大多用这种技法来表现,形成商代特征性的刀法。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一只玉鸟,身上带有朱砂沁,有人管这叫血沁,呵呵谁见过能保存这么久的血色,即使是血沁也变成黑棕色了。而朱砂是古代殡葬常用的东西。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件玉鸟为双圈眼,大角卷尾,双足勾曲,身体部分则以卷云纹装饰组成翎纹,通体以双阴线手法勾勒,是商代典型的玉雕技法。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玉鱼》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商代的鱼多呈半环型,好似鱼跳跃瞬间的动感,而有些鱼尾部做成刻刀的形状,这个也是商代所特有的。

《玉鱼》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条玉鱼,上面朱砂的痕迹明显。 商代器物上多带有红色的朱砂,是当时埋葬时撒上去用以辟邪,保护尸体。

《玉梳》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image

这个橱窗中有一件玉梳,古代平民只能用一些比较廉价的材料,比如竹、木,只有上层贵族才能用较为昂贵的材质,比如玉,象牙等等。所以这件玉梳应该就是上层贵族妇女所用。古代梳子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实用,用以梳发,而另一种则是插在发髻上作为装饰。

《龙首凤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image

《人首龙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image

《龙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image

这个橱窗所展示的是一些龙凤纹饰,龙纹饰等等,是西周所特有的玉器。为一种复合的纹样,是将龙、凤、人这三种图像复合成一种图像。此类题材在西周非常流行,但在其他时代非常少见。

《幎(mi)目缀玉》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image

《瞑目缀玉》是古代独特的一种葬玉,俗称为“玉覆面”,从西周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到了汉代就演变成了玉衣,所谓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这种玉覆面往往是在墓主死后,在死者脸上先罩上一层帛,然后再将玉按人的五官缝制于帛上,就形成了缀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