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教
儒教一直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直到今天我们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教思想对玉石文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常说的以玉比德就出自儒教。
春秋初期礼崩乐坏,孔子主张恢复商周的礼乐制度,并将礼乐制度和玉石结合起来,人们不仅将玉石打造成饰品,还打造成祭器、礼器,这样一来,玉石就有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儒教文化对玉文化有极大的影响,今天的用玉、佩玉、玉德等礼玉体系都出自儒教,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已经把玉石当成一种祈福用品。
《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从这时开始,玉石文化就和我们的礼仪文化结合在一起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在拜神祈福时都会使用玉石,
《荀子·德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
儒教通过观察,在玉石上面发现了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因此民间出现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当然了,在当时,玉石文化也受到阶级观念的影响,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阶层来选择玉石。
儒教崇尚中庸之道,大圆包着小圆的玉石平安扣象征着包容之心,表达了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道 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和玉石文化同样是相互影响的,儒教将玉石当成德与礼的化身,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是道教更多的是把玉石当成实用的物品。
古代很多皇帝都在追求长生不老,部分人甚至认为服用玉石可以延长寿命,这种说法在现代看来当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这让玉石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道教在作法时也会用到玉器,其实,和道教有关的传说故事里面,人物的名字就和玉有关,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玉皇大帝就是其一,道教给建筑命名也会提到玉,比如琼楼玉宇。
可见,道教文化和玉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道家十分务实,认为戴玉可以延年益寿、升官发财,这些都是人们的愿望,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道教对玉文化的态度是比较务实的。
儒教会将玉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提倡用玉克制欲望,将玉石当成一种帮助自己修身养性的物品,但是道教则通过玉石文化,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佛 教
佛教是舶来品,但是它在国内的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很多文化作品也和佛教有关,比如《西游记》讲的就是一个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那么作为舶来品的佛教要怎么和我们本土的玉石文化融合在一起?其实佛教就是迎合了人们崇玉的心理,将玉石打造成大量和佛教有关的题材。
但凡对玉石市场有些了解的人都听过男戴观音女戴佛,我们常见的玉石手串和玉石无事牌都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实际上佛教文化已经渗入到玉石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佛教本身在国内传播的速度就很快,国人对佛教的接受度很高,当玉石被打造成观音和佛公等佛教题材时,佛教就已经和我们的玉石文化完美结合了。
儒道佛三教既通过玉石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也通过玉石传播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今天,玉石市场呈现出儒道佛三足鼎立的局面,各教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丰富了玉石文化。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