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玉文化"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中华文化中不断贯穿着。早在春秋时期,士大夫群体间就流传佩戴玉器的风气。这些当时的贵族普遍认为:玉的温润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君子的性格——为人谦逊,待人温和。直到现在,我们在形容人气质温和时,也常常会用到"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之类的语句。玉器的价值,已经远不止于它在矿物学上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每个时期的玉器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不同时期玉器的风格,有时也象征着一个时代文化的特点所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不仅在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并且当时的玉器工艺比起前代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众多的优美玉器形状被设计出来,雕刻手法也日益更臻娴熟,人们对于玉器的审美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注重纹饰的雕刻,这也让这一时期的玉器风格整体显得别具一格。在五百年间的时间里,给中华玉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时期的玉器,延续了西周时的简单古朴风味,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新鲜元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秋战国的玉器风格总体呈现简单朴雅,但细观其中差别,春秋玉器和战国玉器也有所不同。
简单线路,却不失朴雅大气
春秋时期,虽然玉器从造型到雕饰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由于匠人的技艺尚不成熟,玉器也因此得以保留其原始的风貌。这一时期的玉器不像后世那样,拥有着冗杂繁复的线路纹饰。在一些春秋墓葬的出土玉器中,最常见的就是玉璧和玉环等大物。这些体积较大的玉器,常以圆环状出现,而这些玉璧、玉环也经常用在祭祀当中,线路简单流畅,图案大气磅礴,拥有极为对称的美感。
春秋时期的玉器继承了西周玉器的风格。雕刻方面选择的是双阴线的手法,装饰的纹路则是选择相互缠绕的形式。而这些手法在西周便已经出现了。春秋时期的匠人只是将它们进行了强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龙纹样式。在玉璧内,雕琢单一的龙纹样式,或曲或直,再使其变得细小变形,然后聚集缠绕,使整个玉璧变得布局繁密,甚至看不到一点空白之处。
继承发展,玉器日渐精致华美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儒学之道深入人心。同时,由于各国统治者的需要,一个之前不为看重的阶层——士,开始日益壮大起来,这也对玉器的变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君子如玉"概念的萌芽期。也正因如此,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体积较小的玉器,它们通常被称为——玉磺、带钩、玉佩等。这些小件玉器,可以被人们当作饰品佩戴在身上。
同时,这些小件玉器上的纹路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人们也开始更加追求玉器的精致华美。如果说春秋时期的玉器是用在祭祀上,是神圣且庄严的象征。那么,战国时期的玉器则开始向小巧美观的方向发展。一个古朴大气,一个小巧玲珑。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变革,还反映了人们思想的变革,社会风气开始变得自由。这也是"百家争鸣"社会思潮的一个体现之处。
此外,玉器还产生了一种新的模式——组佩。这种玉佩组饰是女子的佩戴之物。整个组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玉器,它们也有着自己的名字——玉璜、玉珩、玉人等。玉佩组饰最早可以追溯新石器时期的玉串饰。而战国时期的匠人开始把花草、鸟兽的形状融入进玉器当中,使玉器的纹路形式随之扩展,出现了精美的花草纹路甚至小巧的舞女等。
然而,战国时期整个社会森严的等级秩序,也让这些玉佩组饰拥有着自己严格的等级限制。
诸侯有着自己的"后宫",而在"后宫"中,玉佩组饰被用来彰显各个夫人之间等级与地位的高低。不同地位的夫人之间,佩戴的组饰"零件"数量、形状皆有所不同。地位高的夫人,将佩戴更华美的组饰。而地位低的夫人,腰间佩戴的组饰,就略显简单了,这也是等级秩序的一个体现。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风格均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而略有不同,但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玉文化,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中国玉器发展变更中影响极为深刻的一环,不管是从观赏角度亦或是历史层面来看,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