韘,古代真男人的标配-- 春秋战国玉韘赏析

云玉网2020-03-01 16:54:05

“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

  何谓佩韘,《说文》记载:“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即指佩韘是表示具有射御的能力。此外,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因此佩韘是儿童长大成人、已具备某种能力的标志。

据《诗经·卫风·芄 兰》古诗记载:“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据推 测,在西周,韘这种佩饰器具已经流行。不过,西周的韘实物迄今尚无发现,倒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多有发现,由此可见,当时这种佩韘已颇为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玉韘的基本形状为上端呈圆形,下端横截面呈鸡心形,其兽面纹、卷云纹作主要装饰,与商代玉韘颇为相似。其区别在于:春秋战国 时期,玉韘形制较矮,形状犹如指环,后端中部有一尖状凸起,一侧端还有一倾斜向上的柄状凸饰,但凸处饰有凤头形或兽面,不过已趋于抽象化。由此可看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韘形器和商代有很大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因形制短矮无法容纳勾弓弦的横向凹槽,另外表面雕有纹饰。这些都反映出玉韘已不能用钩弦和套在拇指上,仅仅是作为一种佩戴于身上的装饰品而已。

image

image

龙纹玉韘(shè)春秋时期 长4.1、宽2.65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说明:糖玉,色润微透。体呈前尖后圆的椭圆形,下部平齐,中间为一大圆孔,后有一横孔,外侧饰一扳突,用于控弦。器表饰龙头纹。玉扳指在先秦称为“韘”,音通“射”,是射箭时戴在手指上用以控弦的用具。射艺是古代贵族子弟六门必学的课程之一,贵族上层也通过举行大射礼来联络感情和拔擢人才。

image

独山玉韘

image

独山玉韘

春秋 长5厘米,宽4.3厘米,高1.9厘米,外径3.2厘米,圆内径2.3厘米 2008年蚌埠市淮上区双墩一号墓出土,蚌埠市博物馆藏。独山玉韘为钟离君柏随身佩戴的装饰玉器,出土于双墩一号春秋墓主墓室,青玉质地,有黑色斑点,半透明状,有绺,底部有灰白色沁。整体呈圆筒状,下端平齐,中间圆孔;上部呈斜面形,椭圆形孔;尾部中间隆起,两面斜直下行。器物上部一侧有一个半圆形突起,另一侧外壁有一个羊头状的鋬,羊角卷曲。尾部外有一桥形横钮。

image

戰國 玉韘

白玉泛赭斑。圓筒狀,一端平齊,一端斜口,附原作鉤弦之用的小鉤。國立故宮博物院。

image

戰國 雙勾式韘形玉珮

玉質白潤。韘形玉佩是源自玉韘發展的佩飾器,此件上有小穿,以供穿綬懸掛。長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image

戰國 單勾式韘形玉珮

青玉,帶黃赭斑,細潤光亮。韘形玉佩是源自玉韘發展的佩飾器。此件上端無穿孔,僅琢以凹槽,以供繫綬。長4.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image

戰國 白玉韘形珮

白玉,有深赭色斑。長方形,中央有一圓孔,上端有一尖角。由帶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狀而來,作成幾乎板狀體,繫繩配在腰間。鏤雕龍紋,背面有雲紋。高6.7公分最寬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