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程中诞生了很多的文化,玉石文化就是其间一颗璀璨的明星。玉石不仅是古代达官贵人炫耀富贵的工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即便是如今,玉石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琳琅满目”、俗语“玉不琢,不成器”;老一辈人所说的玉养人等等皆出于玉石文化。
然而,中国的玉石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它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价值。
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的原始意识逐渐进化,玉石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日益凸显,但由于当时鬼神崇拜风气盛行,所以玉石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原始人类鬼神崇拜风气下的祭祀礼器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玉器见于内蒙古赤峰市熬汉期兴隆洼文化和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所出土的玉玦、玉匕等。这是距今约8000年前的作品,其玉材都是软玉,证明中国人认识玉与琢玉成器的久远历史。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是在新石器时代才出现的,在旧石器时代偶尔出现的打磨的石英岩、水晶、玛瑙等属于广义上的玉石类生产工具,但在这个玉石混用的阶段,自然界对人类的“赐予性”与“制约性”,决定了人们还缺乏认别石与玉的能力。
而到了物质条件、工艺条件、人力智能条件都具备的新石器时代,
“出现玉器已成为必然”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生产工具,装饰品和礼仪器三大类,并且也成为中国历代玉器品类的一个基本分类。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最初的玉石文化应该属于我们所说的象征文化学中的象征符号系统。
符号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是信息的感性袒露和外在表征。人类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事物的性质及关系转化为符号,并通过对符号的解读进行还原;符号也可以在传播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人类从中受益或受害。
作为一类复杂的象征符号,玉从作为载体的自身到玉的色彩、加工的形状、纹样完全可以自成意义系统。
当然在特定人群中这样一个意义系统的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
例如在我国的吉祥文化中,常用各种吉祥图案来表达美好的祝福或愿望,比如“喜在眼前”、“年年有余”等等都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吉祥图案而其所代表的意义也是约定俗成的。所谓“约定俗成”即象征文化学中的编码过程。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玉石这一意义系统的形成也耗费了漫长的时间。
玉石首次被赋予复杂的象征意义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不论是南方的元谋人还是北方的蓝田人,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他们不仅能制作一些形制独特的功能型工具,也会制作一些小的装饰物。
这表明人类在劳动实践与种族的繁衍即人类自身的生产中建构原始人类的生存基础;而饰物则是思想活动的产物,是精神生产的产物,人将动物的牙齿穿在一起戴在脖子上或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的时候,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人类活动便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
当这种原始的人类意识成熟地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包括宗教、艺术、审美在内的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
过各种历史文献、地下器物和后人研究的成果,我们陆陆续续知道了各种象征着氏族部落及其图腾的宗教礼仪是如何相对独立的保存和延续下来的,这正是借助于玉器和玉饰物、青铜器、砖雕、刺绣织锦等各种象征符号的载体。
玉的天然物理性质和它得到的不易程度使得它一旦开始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就被人们重视起来,很快它就被人类赋予了象征性的功能,自然地进入了远古人类的宗教礼仪领域,与氏族图腾产生了联系,于是成为原始社会鬼神崇拜的物质载体。
夏商周时期,玉器依然没有完全脱离鬼神崇拜的文化意义,但随着儒家思想的崛起,孔子所提倡的“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开始得到广泛认同,玉器逐渐成为人格化,成为装饰用品
夏商周时期,随着玉器开采和打磨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玉器在数量、范围和品种上都更加丰富,在祭祀、丧事和国家礼仪的运用上更为规范。
如玉制礼器除了仍沿袭圭、璧、琮、瑗、璋、璜、环、玦等等而外,商代妇好墓中首次发掘了玉簋和玉盆,这是在古代祭祀中第一次出现器皿类玉器重器。此时的玉器也成为了礼器扩大到国家统治殿堂的环境装饰,使其富有庄严肃穆至高无上的风采。
已出土的三代中用于依仗的玉兵器械,如玉戈、玉矛、玉戚,玉戊、玉刀和玉镞,均形体较大,雕琢精细,打磨光洁,多为玉器精品。还有大型的玉斧、玉凿、玉锛等,多无使用痕迹,也都属于仪仗器具。虽然这些玉器较之前代更加精美,但从其用途来看,其依旧没有脱离鬼神崇拜的文化意义。
西周的盛衰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政体的急剧变化,最终改变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方向。
由于国家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各地动辄兵戎相见,神权政治也逐渐发生了动摇,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盛行以久的鬼神思想,自殷商以来盛行的“天命”思想已经开始走向衰微,一些朴素唯物主义在开始传播。“民本”意识萌芽,提倡天事、人事互不相干的思想,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神权统治的宇宙观和政治思想。
在这个动荡多事的春秋,对于历史来说是礼崩乐坏,但是对于未来来说却是百家争鸣。这不仅导致了新的玉器理论的建立,而且玉器并未因为礼制的衰落而衰落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孔子在回答子贡关于君子为何“贵玉贱珉”的提问时解释为:
“君子比德于玉”
彻底摒弃了原始宗教和鬼神天命的束缚,建立了服务于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玉器伦理道德观念,这也标志着玉器的人格化。
而随着玉器的人格化,脱离传统鬼神崇拜的文化意义,玉器的装功能和道德意义迅速得到重视。自唐代开始,中国玉器在用途上呈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宗法用玉,玉器依然被当作统治权力的象征和官场等级的高低标志,这是对传统玉文化的继承;
二是民间用玉,热情高涨,丰富多彩,真正开始了其世俗历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玉文化的发展。
这段时期的玉文化已经具备了明显的社会结构层次,表现为皇家和达官贵人的上层文化以及广大群众的民间世俗文化。
唐到清我国封建社会从鼎盛走向衰亡,每个阶段玉文化受着各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清代后期国门被迫打开后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能够吸收外来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玉文化又再次发展到一个历史的顶峰。
清代后期,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但是玉器作为独具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却依然发挥着其强大的惯性和继承性,甚至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候,玉在民众中的影响也从没消失过。
近代以来,玉石逐渐成为一种贵重商品,以其独有的观赏价值和文化意蕴而博得海内外各类人士的欢迎,于此同时,中国古代的玉石文化也随着玉石昂贵的商品价值而逐渐被世人所熟知
中国丰富的矿产是玉石文化的物质基础。中国之所以具有悠久的玉石文化传统,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中国盛产各种玉料。古今的玉矿,遍及全国,其矿点据研究统计,已达400处之多。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为玉石的商品化提供了可能
以翡翠为例,作为缅甸境内产的翡翠却在后来占据中国玉坛首席地位,简单说与其产地的地理位置还有那隐蔽但是曾经繁忙之极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贯通交流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赋予其上的璀璨的翡翠文化却是在继承了传统玉石文化的基础上又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素质再加上时代的审美态度才再次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玉石文化。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缅甸出产的玉石几乎全部运往腾冲加工集散,占了世界玉石交易额的 90%。鉴赏玉石的知识几乎普及民间,涌现出张宝廷、寸如东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翡翠大王”。于是腾冲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加工集散地,“翡翠城”也因此名扬天下。
但是后来的 40 年代的滇西抗战将翡翠商城夷为平地,从此马帮减少、商道封闭,腾冲也由辉煌逐渐走向了黯淡,辉煌的文化历史从这里断裂了,翡翠文化面临着衰落。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我们都可以说南丝路这条古道是翡翠文化在这里兴衰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但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崇玉爱玉玩玉的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使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继承性,它一旦有了再次繁华的机会就会获得重生的力量,并迅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近代一些西方著名珠宝店和设计师纷纷涉足翡翠首饰设计,将西方首饰设计元素引入了翡翠首饰设计;贵金属、钻石和翡翠雕刻切磨工艺的结合沟通了东西方的审美,赋予翡翠这种中国传统珠宝以时尚的新意,翡翠首饰已经翩翩走上了国际舞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此,通过翡翠,华夏文明中独特的玉文化正式地展示给世界,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不断汲取外界的各种文化精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玉文化,所以说目前中国已进入中国艺术文化史上又一次玉文化的发展高峰期。
玉石作为一类文化的载体,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示给全世界,令世人瞩目。
在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文化变迁中,玉石文化一方面继承中华数千年文化的精髓,一方面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寻求发展,成功地实现玉石文化的时代变迁和转型,其他传统文化在转型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其中很多进步之处。
而现今的玉石行业更要在不断吸取和继承、弘扬,从设计到加工力争特色化、个性化,在全球文化多样性主张下以极强的生命力活跃于世界文化领域。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玉器通论》《中国玉文化玉学丛论》《中国玉文化》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