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6月17日,“考古中国·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考古成果和保护利用论证会”在德清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在考察考古发掘现场、观摩出土文物标本后,就考古成果和保护利用举行了专家论证会。王家里遗址是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下称“中初鸣遗址”)的重要一部分。
中初鸣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在良渚遗址群东北方向约18公里。该地区地势较低,水网发达,毗邻现在的苕溪和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作为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该遗址的考古工作是良渚文化田野考古的新内容,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良渚文化重要的学术增长点。
目前,中初鸣遗址共发现玉料、玉器半成品约3000件。该处有玉,早有史料依据。
专家参观王家里遗址点发掘现场
上世纪90年代,当地开挖鱼塘出土了大量玉料,并不时有盗掘现象,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推断这一区域可能存在面积较大的制玉作坊遗址。
2017年9月,为了推进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课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初鸣遗址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试掘,发现大量玉料。
2017年10月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继续进行了大面积系统调查和勘探,发现和确认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工营建土台24处,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明确了该区域存在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
根据出土陶片分析,遗址的年代比较集中,为良渚文化晚期,碳十四测年距今4800年至4500年。同时,考古人员对中初鸣遗址中的木鱼桥、保安桥、王家里遗址先后进行了发掘,均发现人工营建土台,出土大量废弃玉料、玉器半成品以及作为工具的砺石、磨石、钻具和刻划工具等。
专家观摩出土文物标本
据观察,出土的玉料品种单一,品质较低,玉产品也相对单一。“这表示,中初鸣遗址是良渚文化时期专门生产蛇纹石玉为主的玉锥形器、玉管的制玉作坊。”中初鸣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朱叶菲说。
玉器,是良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这里没有出土玉琮、玉钺等高级礼器,但良渚之所以能够抵达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离不开中低端的底层组织做支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认为,中初鸣遗址反映了大规模专业生产的模式,为讨论良渚文化晚期的社会结构、聚落模式和手工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是良渚文明和良渚王国高度发达的重要体现。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宋代童子脑壳...
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
汉代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成为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因其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征,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并以其特...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
公元前十九二十世纪,青铜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奴隶制。这时石器也完全从实用领域退出来,早先纪念曾为人类造福的石器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