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江湖:真假石头、虚实拍卖与暴富梦

云玉网2017-10-24 12:46:55

透明的玻璃器皿里,铺着蓝色硅胶颗粒状干燥剂,一颗颗形状各异、黑色或褐色的陨石安静地躺在上面。

赵志强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安放在工作室隐蔽的角落,不无自豪地向来访的客人展示和介绍,这些或来自主人公漫长地野外搜寻,或颇费功夫从他人手中所购的石头。

image
“陨石猎人”赵志强收藏的“陨石”。受访者供图

作为“天外来客”的陨石,附着神秘与想象,引来无数人竞相追逐,有“陨石爱好者”、商贩、拍卖公司,也有像赵志强这样的“陨石猎人”和藏家。

从寻陨、鉴定到拍卖、收藏,由于规则不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形成了一个鱼龙混杂又盘根错节的江湖。

猎陨

2007年,能源商人赵志强在英国开会,在伦敦的市场上看到了几块“不一般”的石头,一问得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毫不犹豫”掏出2000元人民币买下四块。

回国后,赵志强带着国外淘来的陨石四处鉴定,从那之后“一发不可收”。

第一次野外寻找陨石是在五年后,他跟着一个地质队奔赴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那里戈壁千里,荒漠绵延不尽。

image
假陨石

赵志强回忆,进入库木塔格一个小时后,发现了一块陨石疑似物,磁铁瞬间将其吸住。他兴奋不已,一手拿着石头,一手拿着酒瓶子,边喝酒边跳舞。

“不敢相信,神奇”,他形容那次冒险——后来他再去过几次,都无功而返。

赵志强投注大把时间找陨石,去的最多是有“死亡地带”之称的新疆罗布泊,致命的风暴曾将他困在荒漠里,没有信号,夜晚温度极低。有次他负重几十斤物资在风沙里跋涉了150公里。

那次行动,赵志强发现并收集到16块“疑似陨石”,其中13块被确认为陨石,经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检测后,申报至国际陨石学会,后来被命名为“罗布泊陨石”、 “楼兰陨石”、“小河陨石”和“兴地陨石”,这也是四大陨石富集区。

“陨石猎人”把野外寻陨称为“猎陨行动”,但找到“猎物”是小概率事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此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解释,在地球上,每天大概有上百吨来自太空的物质降落,它们大部分是很细小的颗粒——宇宙尘,主体在大气层里就已经烧完了。一些比较大的天体没有烧完的部分散落到地球,多是落在大海、陆地上无人居住或人烟稀少的地方。

依据目击者所述,常识和经验分析的民间寻陨行动,如摸石头过河,更多时候如大海捞针,有时靠的是运气。

image
假陨石

有一次,赵志强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上耗了十几天,“地毯搜索”也是一无所获,有“目击者”说陨石飞到了赤峰,他追到了赤峰,到那之后又有人说往南飞了,直到最后毫无踪迹可循。

赵志强通常会叫上熟悉当地环境的人一同猎陨。而他的朋友张勃风格迥异,他目标明确,喜欢单独行动。

除了目击者,张勃常在国际陨石学会和古籍文献中寻找陨石的线索:比如国际陨石学会的数据库里记录了历史上陨石坠落地和发现地的信息;而古籍文献、《左传》《史记》等史书、诗词里有时会透露“异样天象”的讯息。

2015年,张勃特地前往南丹境内的山区,花了半个月时间搜寻,最后找到了两块南丹陨石。他的依据之一是史书的一项记载,1516年(明朝正德十一年)在广西南丹县发生了巨大的陨石降落。

张勃对陨石的兴趣始于2009年的一次骑行。那一年,他从三亚南部,沿着东海岸骑向西海岸。一天晚上,露宿海边帐篷,半夜迷迷糊糊醒来发现三颗流星划过,伴随着闪光和爆炸。

此后,他开始了解和收藏陨石,购买的过程中接触了“陨石猎人”,也生发了找陨石的念头。

张勃第一次找陨石是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索诺兰沙漠。他回忆,在人迹罕至的沙漠行走了几天,与毒品走私者擦身而过,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如今,他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面找石头,去过非洲撒哈拉沙漠,也去过南极洲的冰川,但“十次里有九次都找不到”。

张勃的寻陨装备有金属探测器,卫星电话,无人机,GPS定位装置,还有帐篷睡袋、干粮便携食物等。

在他看来,要成为专职的“陨石猎人”,除了要有陨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image
假陨石

生意

张勃此前做过珠宝生意,他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陨石商人。

这几年,他收藏的陨石数量累积几千块,大部分是通过购买和交换获得。除了提供样品给科研机构,自己收藏一部分,再出售一部分。

每年中国春节前后,他会前往在美国南部亚利桑那州沙漠小镇的陨石交易市场,十几条街道上摆着各类矿物奇石。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两百名“陨石猎人”,他们买卖和交换陨石,并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易相对隐蔽。

“陨石猎人”有心照不宣的“行规”:他们会线上交流陨石知识,但对各自寻陨的过程,很少透露。

“就像寻宝一样,没有人会把宝藏地点透露给别人。”陨石猎人更多考虑陨石的市场价值,如果相约一起寻找,谁发现谁得,共同发现则平均分配。

通常,国内的陨石商人从美国的陨石交易市场上低价买进货物,再回国贩卖。

张勃既购买过一克5000美金的陨石,也卖出过一克3万人民币的陨石,而普通的陨石价格可能只有几十元。“虽然不同类型和大小的价格不一,但(总体来说)陨石的价格没有具体标准。”

赵志强回忆,过去陨石都是论克买卖,这两年趋于和观赏石一样,由品相,产地等决定价格高低。由陨石开发制作而成的耳环,戒指,雕件等各种饰品也渐渐出现在各种展览会上。

张勃在上海有一家半开放的陨石工作室,展示各种陨石,交易多数时候也在这里完成。

在这间工作室,他见过许多不同身份和年龄的“陨石爱好者”,怀抱暴富梦找到他,让他鉴定所持“陨石”真伪,最后多数失望而归,“很多爱好者都不懂陨石知识,也更容易受骗”。

image
张宝林展示4个陨石样品

北京天文馆陨石资深专家张宝林告诉记者,过去,很多人收藏了很久都不知道陨石是什么,其实收藏的是铁矿石或地球的岩石。

赵志强创办的陨石网站,每个月都会接到十几名陨石爱好者对拍卖机构的投诉,“他们(拍卖机构)渗透到各个群里边,不管对方是什么石头,都估以高价,说自己可以鉴定,好多人禁不住诱惑,就上当受骗。”

赵志强解释说,这些拍卖机构通过收取鉴定费和服务费营利。交易通常在线上进行,费用从一万到几十万不等。“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能力做(鉴定)”,张勃说。

今年年初,合肥商人王浩天在网上成立了一家“陨石文化交流研究会”,吸纳会员,承诺为会员藏家提供检测鉴定服务,并称与拍卖公司合作,让会员的藏品上拍。

王浩天自称陨石爱好者和藏家,仅凭肉眼就能鉴别陨石真假,成立网站是“为了扩大陨石圈子的影响力。”但运作了一段时间,会员只有7名,他抱怨自己的网站影响力不够,无法吸引太多陨石爱好者。

而青岛一家拍卖公司征集部负责人声称只用看照片就可以判断陨石的真假。他告诉客户,陨石有两种出售方式,一种是私下交易的展销会,一种是拍卖会,前者出手快但价格低,后者出手慢但价格高。展销会和拍卖分别需要5000元和8000元的服务费,成交之后公司收取10个点的佣金。

image
假陨石

“陨石能卖到高价”, 他笃定地说:一块成年男性头部大小的石铁陨石成交价一般在600万-1200万之间。至于鉴定,“90%以上的藏品光通过照片就能看个大概,再通过我们的专家把把关就可以了。”

张宝林说,中国一年大概发生十次陨石降落,但能被人们看到的也许就一次。由于稀有,很多人梦想以此致富。

2014年,锡林浩特发生了一次火流星事件(编注:较大的流星体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张宝林曾参与搜寻,作为团队中的专家,他根据目击者指示的方向和拍摄到的视频,计算出陨落物的入射角和位置。

在他的印象中,那次陨石被炒到一克12万元的高价。“陨石越新鲜价值越高,包括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野外放置越久,空气、水、沙土会对陨石氧化和侵蚀,它的原生态被破坏,也意味着价值递减。

事实上,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有卖出特别高价格的陨石,受访的几位专家均认为,一些拍卖出现的天价多是炒作。

从事陨石相关工作多年,张宝林也接触过无数爱好者和收藏者,但从未见过因陨石发财的人。他清楚陨石真实的交易价格,“100元一克是高的了,还有2块钱一克,几毛钱一克,如果有人说几万一克那是瞎忽悠。”

迷梦

从2012年至今,赵志强出去寻找陨石不少于60次。他说有史以来降落过陨石的地方自己都去过,一共寻得陨石二百多块。

捡回来的陨石,赵志强把它们放在密封的瓶子里,再垫上一层蓝色球粒干燥剂,以防生锈。

image
真陨石样品

受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没见过他卖陨石。赵志强说,找到的陨石,除了部分捐赠给科研机构,剩余的他都放在自己家里,并不出售。他打算以后做一个陨石展。

成为陨石猎人一段时间后,赵志强身边围聚了不少陨石爱好者。有人拿着自己收藏的陨石找他鉴定真假,赵志强凭借经验断定是假的,对方气急败坏,认定自己拥有真正的陨石,“走火入魔了”。

一次展览会上,有对夫妻开车载着一块70斤重的石头到赵志强处,得知自己那块石头并不是陨石后,妻子嚎啕大哭,并哭诉说为了检测这块石头,家里耗费巨资,已经一贫如洗。

后来再有找上门的鉴定者,赵志强不再明确给出结论,而是推荐对方去学习陨石知识。

建材商人王学良对陨石知识一无所知,偶然在网上看到介绍陨石高价格和高价值的内容后,他“感觉神奇”,于是开始接触陨石。

之后两年的时间里,王学良耗资7万元从一些商贩手里买来一批“陨石”,并期待这些“掉到地球上的宝物”升值。后来拿到紫金山天文台鉴定,认定是假的,他才清醒过来。

回忆那段经历,王学良后悔不已,形容是“盲目”和“愚蠢”的,落的让周围人嘲笑。

如今,年过五十的王学良投入40万元从博览会上购买相中的陨石,在家乡各地展出。他称,想让人们认识陨石,“少走我的弯路。”

在我国,陨石的所有权存在争议,物权法中规定的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没有明文列举陨石。不过,澎湃新闻曾采访两位民商法学者,他们均倾向于将陨石看作特殊矿藏,所有权归国家。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看来,陨石并不是典型的埋藏物,也不属于通常所理解的矿藏,但它“天然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在此之前没有被任何人控制占有”,跟矿藏的属性更接近。

“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不承认谁发现就归谁所有。”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解释说,通常而言民法上无主物的“先占”是取得所有权的一个方法,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无主物”和先占原则,他更倾向陨石是特殊矿藏,归国家所有,“但是对发现人、占有人、控制人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陨石的归属不明,某种程度也激发了民间的寻陨热情。

三年前,韦杰加入了一个陨石爱好者的QQ群。在这个群里,寻找伙伴和出售陨石是第一要务。

很多人是从奇石爱好者转移过来的,他们称彼此为“星友”,互相出谋划策。一些人把自己收藏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展现出来,像在推销一件珍奇的宝物。

一些出去寻陨的人高度戒备,担心信息泄露引来劫掠;而更多人跃跃欲试,认为或有希望找到陨石;每一条相关线索都会在群里引来骚动;但没有人对陨石的所在确定无疑,当然,寻陨的结果通常是落空。

常常是,陨石还没有找到,一些自称能够鉴定陨石真假和拍卖陨石的中间商或投机者就会出现。

“做的都是发财梦。”韦杰说。他想高价出售手里的石头,但询价者寥寥。后来以每克2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100多克。

去年,韦杰在网上联系了上海的一家拍卖公司,对方收取了他一千元的鉴定费,看过照片后,告知他的陨石被某个大老板看上了,愿意出价200万元,让他带着实物到公司进行仪器鉴定,实物鉴定费需要3万元。

韦杰没去。他对拍卖机构不信任,但又坚信自己的陨石是真的。“现在的陨石和多年前的玉石一样,有发展空间”,他不无乐观地畅想。

image
4块真陨石失序

国内的陨石热从2013年开始。那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此后,网上出现高价出售的陨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收藏陨石。

“人们对陨石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的陨石科普工作却严重脱节,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说。

他曾写过一本科普书籍《天外来客:陨石》。“陨石是地外天体碎片降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天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他在书中写道。

物以稀为贵。一些人醉心搜寻陨石的惊险体验,也有一些人费尽心机只想发笔横财。

“很多寻找陨石的人盲目,敢于冒险,不计后果。”赵志强认为,打着“陨石猎人”旗号,一心逐利的人对陨石文化淡漠,“眼里只有钱”。

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陨石猎人,“不光要具备陨石的知识,还要思想上得过关,不能卖假陨石。”

深居研究室里的徐伟彪经常和善于在野外活动的“陨石猎人”来往,甚至合作。“他们会帮我们进行一些陨石的搜集等地面工作。”

猎人有猎人的规矩,但整个陨石圈却良莠不齐。在国内,只有一些官方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里的科研室掌握陨石鉴定的方法。“但他们一般不会帮老百姓鉴定,(而且)大部分都不是陨石,没必要去鉴定。”徐伟彪说,陨石鉴定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用工具采样做成切片,送到相关部门检测其中含有的元素才可以确定是否是陨石,以及其类属。市场上一些鉴定机构并不科学。

“上百家假陨石组织泛滥,甚至抛开科学家认定的标准,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陨石鉴定标准。敛财的方式主要是收取高额检测费,开具并不合法的检测证书。”赵志强说。

前几年,赵志强遇到一个玩玉石的古稀老人,拿着十几块陨石做成的小人物件到他那里鉴别。他一看,“明明是褐铁矿”。老人不服,坐着火车到山东找人鉴定。得到了“长江陨石”的答案和一纸证书,“他们一点地球岩石的知识都没有,都是各取所需。”

2013年,青岛一家拍卖公司的总负责人杨艺看中陨石业务,并做起陨石拍卖,在网络上或贴吧上接受咨询,帮人鉴别,征集客户。他承认,目前国内的陨石拍卖行业并不规范,价格没有统一标准,业内人士对陨石的认识浅薄,大部分客户只在乎能否拍出高价。

而深圳一家拍卖公司针对陨石鉴定方法主要是观察石头表面和利用磁铁进行实验。当陨石藏家找上门来,这家公司的首席拍卖交易顾问先让对方发来陨石图片,他直接通过图片判断陨石真伪。如果为“真”,再让对方带着实物到公司让专家鉴定,鉴定费200元,如果送拍,则另外收取服务费2万元。

陨石热催生了各种民间组织。赵志强回忆,近十年来,各种陨石组织和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玩假陨石的,到处搞陨石鉴定,发假证书,在检测证书上加上‘教授’的名,挂着牌正式开始营业了。”

徐伟彪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求鉴定”的申请。很多人捧着自己的石头躲在徐伟彪工作的单位门口,等他下班。有人甚至天天堵在门口,他只能悄悄从后门离开。“一些人很偏执,我说是假的他也不会信。”

曾经有人把陨石送到拍卖公司,公司收取鉴定费后,再判定陨石是假的。这人找到徐伟彪,经过检测,陨石为真。徐替他开了一纸证明,这人将拍卖公司告上了法庭。拍卖公司的人不断打电话给徐伟彪,威胁他并让他撤销证明。

还有的人手里拿的不是陨石,拍卖公司却说是。“由他们拍卖,收拍卖费。某个一线城市有上千家这样的拍卖公司,是拍卖假陨石的重灾区。”张宝林说。

平日埋头于研究的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首席专家林隽也会经常接收到陨石鉴定的请求。“真陨石的量很少,但由于知识缺乏,没有监管,商人的炒作导致很混乱。”他说,民间老百姓声称手中所持有的“陨石”,以及市场上流通的不少“陨石”都是假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