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中国玉文化》制作完成,该纪录片由天津广播电视台主创。“天下玉、扬州工”,正是因为看中了扬州玉雕的重要地位,摄制组两次来到扬州采访和拍摄。“拾遗保护”编导、“中国玉文化”总导演傅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纪录片共50集,扬州玉雕内容占据了重要部分,多位扬州大师出镜。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广播电视台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高文化含量、高知识含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选题 ,推出系列节目《拾遗保护》,《中国玉文化》是其中的一个系列。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月朗告诉记者,日前他接到了天津来电,《中国玉文化》纪录片终于制作完成。
昨日,记者连线《中国玉文化》总编导傅闽。傅闽告诉记者,为了完美展现中国8000余年玉雕文化,摄制组前后花费了5年的时间才终于将纪录片制作完成。“中国玉文化经历了神玉时代、王玉时代、民玉时代和现代玉雕时代的玉,因此我们拍摄用了3年半,制作花了1年半的时间。”傅导透露,在拍摄和制作时,他们将中国古代玉文化和现代玉雕的发展全部融合在纪录中,“为了表现古代玉雕的博大精深,我们走访拍摄了大量的博物馆,也拍摄了不少古代文物。” 自古以来,扬州是中国玉雕主要生产地,琢玉工艺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以前。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扬州玉雕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 灵秀、精巧”的基本特点。2006年5月,扬州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扬州玉雕在纪录片中占了4集分量,分别为 《大禹治水图》、《聚珍图》、《彩云追月》和《羽鹤仙踪》。
傅导表示,纪录片历时5年策划采访拍摄制作,走遍了国内20多个省市,得到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鼎力支持。
“和田玉相关部分,我们到扬州、苏州和上海等多地采访拍摄。”傅导回忆,为了拍摄扬州相关部分,他们于2011年7月来扬州采访,其后又于2013年春天二度来扬州拍摄。 历代扬州精品无数,举世闻名的清代“大禹治水图”玉山,当时在扬州琢制长达数年之久,耗银15000余两,构图宏伟,气势磅礴,人物山水,风景如画,堪称稀世珍品。“《大禹治水图》一集就是以此来讲述扬州玉器历史,而《聚珍图》重点介绍了恢复扬州山籽雕工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傅导告诉记者,《彩云追月》重点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和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顾铭,《羽鹤仙踪》则采访了扬州金鹰玉器厂董事长刘月朗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扬州玉器厂和扬州的非遗传承人们都给予了支持。”
在顾铭的记忆中,摄制组在扬期间拍摄了玉雕设计制作等工艺流程,记录下了诸多珍贵影像。此外,扬州的一位古琴大师和瘦西湖的美景也进入了摄影师的镜头中。“在纪录片中,还能感受到扬州25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古韵悠悠的城市美景。” 傅导介绍,《拾遗保护》是一档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记录符号的大型文化专题类栏目。栏目秉承着“收藏一段历史,延续一份记忆”的理念,去完成文化的传承,去解释人类闻名的神韵。它以开阔的全景视野和客观的叙述方式,挖掘着每一项遗产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容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美术、手工技艺、民风民俗、体育竞技等诸多方面,并已制作出:古琴、昆曲、苏绣、云锦、漆艺等一系列节目。其中多个节目获得国家级奖项,2011年更是获得全国十佳纪录片栏目、国家长篇纪录片创作奖等荣誉。
据悉,《中国玉文化》纪录片采用纪实的手法还原事物的原真性,用专家的采访彰显节目的权威性,用众多的史料文物体现节目资料的珍贵性,可以 说该片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生动的原始档案。 而扬州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地位,也让摄制组多次来扬。此前,为拍摄昆曲文化,傅导就曾来到扬州。 据悉 ,《中国玉文化》将于近期在天津卫视播出。
温州博物馆的历史厅内展出的一组青白玉小饰件,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它们是从曹湾山遗址出土的。而鹿城区上戍曹湾山遗址是目前温州已发现的多个好...
近期,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在商洛首次探明一优质玉石矿,陕西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也由91种增加到92种。...
据了解,个体玉矿拾捡者发现7吨玉石原石的矿场,是缅甸帕敢镇隆钦乡莫崩村导巴杰(闪亮星)公司所属矿场。发现这个重达7吨的玉石原石后,个体玉矿拾捡...
10月19日南阳市总工会党组成员胡冠军一行莅临玉神公司考察指导工作。镇平县人大党组书记县总工会书记周杰、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建、副主席满涛...
冰岛,北欧小国,总人口30万,全年大多数时间不适合室外足球运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选拔出的足球队在欧洲杯和世界杯赛场上让很多传统强队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