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以“文化+匠心精神”推动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玉网2022-09-26 08:43:32
image

线上直播拓宽揭阳玉器销售渠道。林洁松 摄

  “天下美石,阳美成器”。

  揭阳寸玉不产,却拥有“亚洲玉都” 和“中国玉都”两大光环。百年攻玉之路,打造出以揭东区磐东街道阳美村为核心的揭阳玉器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的翡翠设计、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白玉加工基地和成品交易市场之一。

  据统计,揭阳玉文化产业现有从业人员约8万人,商户近5000家,玉器设计和雕刻工作室300多家。成千上万的从业者以创新为魂匠心筑梦,以“精艺、守信、包容、共赢”的精神,雕琢出“玉都”盛名,不断推动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百年玉业,造就“玉都”传奇

  我市的玉文化产业,起源于素有“金玉之乡”美称的阳美村。这段历史得追溯到清末,为增加零碎收入,当时部分阳美村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干起了“挑八索”,也就是挑担走街串巷经营以买卖旧货、收购旧玉器、簪花等物品的小本生意。

  “从‘挑八索’收购旧玉器加工开始,阳美人步履艰难地走上了百年攻玉之路。”揭阳产业园玉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怀书的祖父夏翰城是早年干“挑八索”的农民之一,因此其对我市玉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了然于胸。

  “从清末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产业逐步形成,从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到21世纪初期的腾飞发展,再到近10年的转型发展,我市玉文化产业活力持续迸发。”夏怀书向记者娓娓道出揭阳百年玉文化故事。

  百年传承,几经浮沉,时至今日,造就“玉都”传奇。长期以来,缅甸每年开采出产的中高端翡翠原料主要流入揭阳,产自阳美的翡翠玉器占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市场的90%以上。如今,我市玉器产业种类主要以翡翠为主,白玉、碧玉、玛瑙、水晶、岫玉等为辅。玉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阳美玉都、乔南玉器市场、乔西白玉市场、富经桥玉器市场及周边地区,目前已形成了集玉石毛料拍卖,玉器设计、加工、贸易和博览、鉴赏、旅游观光、会展于一体的产业链。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使玉文化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和亮丽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市畅通多种销售渠道、转化多种展示方式,连续成功举办20届玉文化节,为擦亮 “亚洲玉都”“中国玉都” 这两张“金字招牌”、铸就我市产业中一张极具分量的名片打下坚实基础。

  匠心+创新,雕琢“玉都”盛名

  近日,记者在上午10时许来到市区阳美路中段的“天光墟”,只见现场人头攒动,数百个小摊位前,挑货看货、讨价还价,一片热闹。与熙熙攘攘的“天光墟”现场不同,400多米外的乔南玉器市场,在“南粤工匠”李克生的玉雕工作室里,清新素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李克生坐在工作台前,戴着老花镜,透过放大镜,正对着一件玉器摆件细细打磨着。一刀一刻间,展现了玉石的自然美与技艺的奇妙融合。

  李克生是潮州人,在揭阳从事玉雕已有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末,他看中当时已颇具规模的阳美玉器市场,成为较早一批来到这里专注于雕刻的玉雕师。

  正是揭阳玉雕兼容并蓄的包容特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玉商前来落户,也吸引了李克生等不同艺术风格的玉雕师前来一展技艺。他们在这里互相交流学习,匠心与创新,坚守与包容,逐步形成揭阳玉雕独具一格的风格与特点。

  “百余年的发展,阳美玉雕工艺吸收了古今玉雕精华,融合了潮汕传统木雕、石雕、潮绣、陶塑等精雕细琢的工艺特色,形成了阳美玉雕‘奇、巧、精、特’的玉雕风格。”夏怀书介绍,阳美翡翠玉雕独特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历来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好评。在“百花奖”“天工奖”等各大评奖活动中,揭阳参评作品均获得突出成绩。

  2008 年,阳美翡翠玉雕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的玉石加工历史、极高的市场份额和精湛的玉雕工艺,为揭阳在业界赢得了“缅甸玉、揭阳工”等美誉。

  “链”上党建,赋能“玉都”焕新彩

  随着近年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商、直播经济方兴未艾,消费需求迭代升级,无数玉文化产业从业者开始积极进行破圈突围的探索。

  “这几年,专业市场+直播带货的新业态,为玉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揭阳、认识了玉都。”夏怀书说,面对传统产业面临发展瓶颈、转型升级滞慢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畅通市场循环、纾解企业困难,我市积极探索开展玉文化产业链党建工作,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效能,走出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搭建“1+7+N”党建工作体系、构筑“一链四村三平台”融合发展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将众多雕刻工作室、销售门店和从业人员进一步串珠成链、整合资源,切实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把党的工作做到从业人员中去,有效解决产业实际存在的困难。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在玉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一方面,通过设立玉文化人才驿站、建设中国玉都(揭阳)产教融合基地、开办产业人才培训班、制定出台《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实施方案》等,着力解决玉文化高层次产业人才稀缺、人才引育环境不佳等问题。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服务玉文化从业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和各类荣誉称号评定,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据统计,截至6月,我市拥有各类玉雕人才约1.4万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 650人;获评各级工艺领域相关称号197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美翡翠玉雕”项目拥有代表性传承人20名;玉文化领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