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商家和藏家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大体上有如下一些情况:
1、过去收藏界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
2、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藏品有问题,在过去是头朝下轻轻地放下藏品,你要给店家说出子丑寅卯来。懂规矩的店家要请客给钱(学费),不懂规矩的就无所谓,拍屁股走人,但商家是很害怕的。现在就不同了,都是知假卖假,骗的都是不懂装蒜的有钱人或者故弄风雅的人。
3、货主持有藏玉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藏品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不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4、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玉器、珠宝等藏品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玉石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玉器归买方所有。
6、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7、玉石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收藏类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收藏界很忌讳买方退货与卖方找后账。但在行里熟悉圈内利用彼此信任关系而企图卖高价或者不对路之货者,应该退赔,并逐出圈内。
8、行业商家之间在购买收玉石时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性,收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藏品的进收购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
10、收藏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11、商家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现在好多了)
12、当有买家将看中的石头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其他对此藏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参与竞买,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处后方可上手与卖方商谈。
13、玉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14、在玩玉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过的行家和店家是轻易不会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为玉商,行圈里不会轻易“杀人”的,因为这种手段无疑于自杀。
15、玉商,绝不会轻易“支锅”的,当你参与“支锅”的那天起,就要做好被随时法办进局子的准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利益之人是最靠不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16、在圈子里,得到上品,讲的是缘分和财路,专想“捡漏”的人,往往会载“大跟头”,之后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17、在玩石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
18、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玩石的终极价值。单纯的玩,则会玩物丧志。
自古以来,“荷花”都是文人墨客最爱刻画和吟咏的对象,而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玉雕艺术来说,荷花同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材。常有清白圣洁、一品...
你为什么要玩玉?这是一个很多玩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至于答案,则不尽相同,一千个玉友可能就有一千种玩玉的理由。...
1.潮州那里能鉴定翡翠?去老城那边看看2.翡翠的认识和鉴定赏翡翠:欣赏翡翠,必须注意颜色和种类。 其中可以细分为颜色、透明度、纯度、切削工、裂...
两幅画中的女子都是向一侧探着腰肢慵懒地斜倚在桌子上,身体呈现“S型”的姿态。室内陈设如字画、书籍、围棋、折扇、蝴蝶、佛手、瓶花等营造出...
忌好高骛远,门类求全。对于收藏必须集中目标,选中自己的收藏对象,在收藏过程中,要先粗后精、先易后难,不能盲目追求珍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