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评选让中国工艺陷于“死亡地带”

云玉网2017-09-04 12:58:00

巧哥早就想写一篇批判有关非遗传承人的文章,一个经商了半辈子的老板,突然心血来潮做起了工艺,却评上了“国大师”,更荒唐的是还是非遗传承人,不知他师从何人?哪个老工匠言传身教于他?明知他家老字号造假,当地有关部门还睁只眼闭只眼地让他申报“非遗传承人”,且一路绿灯。而真正的传承人却没有评上。借用张翰闻先生的“中国的非遗传承会死在这件事上”来说,如果再这样弄下去,中国的非遗与工艺真的会死的很难看!

公号“故宫史话”在8月30日刊登了张翰闻先生的《中国的非遗传承会死在这件事上》一文,网友们都认为写得很现实,一针见血,他谈到的现象不仅仅是在非遗传承上,整个工艺界都存在着类似的严重问题。

现实的确如网友所说,会搞关系但没有真手艺的人把钱给赚了,有手艺但没关系的手艺人活的很惨淡,冷了手艺人的心!

更荒唐的是师傅不是“非遗传承人”,而徒弟却是,因为师傅只埋头做,徒弟耍嘴皮,善表演,懂关系。

评大师就更加乌烟瘴气,官员大师,老板大师比比皆是。他们做不了作品,就买别人好的作品去评奖,去评大师。评上国家级大师后,名气也来了,就搞什么“传承项目”,带一般人,好的作品就变成他的作品,卖上了天价。

有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从小就是手艺人,工艺水平也高,但评上“国大师”之后,他几乎就不再创作,纯粹是一位老板,固了一批人在他手下干,作品都署上他的大名。有的干脆收购成品,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进行包装出售,天价卖的就是这“头衔”。因为不懂艺术,只看名头、附庸风雅的大有人在。

传承人作为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并承载着非遗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是确保非遗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最为重要的载体。问题是当今的不少传承人不要说精湛技艺,有的只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只会念几句阿弥陀佛,至于“功德功夫”那是很浅的。

实施非遗传承的项目,其目的是国家鼓励艺人们发扬工匠精神,不让濒临失传的艺术失传,让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可如今是浮躁的经济社会造就了太多荒唐之事,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及腐败现象的滋长,败坏了社会风气。

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他们把这个时代引领到一个鱼目混珠、以次充好、行骗坑人、欺世盗名的尴尬境地。

张翰闻先生说,在国家大力投资倡导保护非遗的时代。许多非遗的技艺并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非遗匠人的能力没啥增长,脾气倒是大幅增长。传承人的收入提高了,但真正由传承人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国家的扶持和输血助长了匠人的贪婪。非遗传承人对社会规则的无知演变成狂妄自大的个性和对金钱的畸形渴望。

这个观点我赞同,他说的很现实,一些手艺人申报传承人、评上大师以后牛气冲天,其实不是他的艺术水平牛,而是他赚的钱多就牛。我见过一位很牛的大师,“八项规定”前,由于他善于与官员搞关系,又是“国大师”,作品卖到了几万,几十万。他黄婆卖瓜,说他的作品是当今这个领域最好的。可当我问他的作品好在哪里?他又讲不出,事实上他的作品大都是仿制前人的作品,没有个性,艺术性并不强。“八项规定”后,几乎是卖不出去。

张翰闻先生还说,现在的所谓非遗传承人已经变成了演员,变成了商人,甚至变成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业协会领导。每天的工作变成了给前来参观的官员表演和在媒体面前作秀。技艺荒疏已久者众多。

这同样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巧哥说过:“真正的作家是孤独的。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才会选择写作这样清冷的路。因为真正的思想者都是孤独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思想才是自由的。作家只有在孤独中产生创作的源泉,在寂寞中下笔如有神。在孤独中碰触灵魂,在寂寞中碰触思想。作家都是孤独的灵魂,但这灵魂又因为文字而变得那样丰富而深远。”

其实对于工匠来说,同样需要耐得寂寞与孤独。那些追逐名利,注重表演的浮躁工匠,是难以创作出有收藏价值的佳作来。我曾经告诫过许多收藏爱好者,买大师作品就要对这位大师有所了解,不要被他的头衔蒙了眼,他是不是从小做这一项,天赋、文化素养、品德咋样?我一再告诫他们,老板大师,官员大师的作品最好不要买,时空会是最好的检验,以后他们的作品就是垃圾。

评选大师与非遗传承人当今如同中彩。有报道说,评上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要花上千万,有人为了评上是不惜倾家荡产,从评市级大师到省级、国家级,一路评来,如吃了鸦片,脱不了瘾,之因就是一个字“利”!为逐名利,各种名目繁多 的“大师”,便应运而生、接踵而至、数不胜数。

景德镇从许爱民当市委书记时代开始,艺人们都疯狂地爱上了这种“鸦片”,以至大师泛滥。民间有一说,大师比下岗工人还多,一不小心,上个公共厕所就有可能遇到数个不同等级的“大师”。身为市委书记的许爱民也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巧哥多年前曾痛批他不务正业。

景德镇由此也成了腐败雅贿的集散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侯样祥指出:在全国各级各类之巧立名目的“大师”评定作用下,不仅造成了真假难辨的“大师”“满天飞”,已经导致“大师”总体文化含量的急剧下降。随着数千年中国文化史为“大师”所积攒的深刻文化与历史内含即将被稀释殆尽,“大师”曾经拥有的崇高而神圣也即将消失,这无疑是一场“文化史灾难”。如果中国工艺美术界不能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大师”很可能会与“小姐”一样,当其极具优雅而高尚的内含被逐渐磨蚀之后,距离其成为众人皆不齿和不屑的负面用语已经为时不远了。届时,“大师”的掘墓人一定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自己。当然,有所区别的是,“小姐”的质变是在完全非官方化过程中实现的,而“大师”的变质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官方助推因素。

他还说,“大师”的极速泛滥和严重变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破坏,而且是对一些真正具备“大师”气质的工艺美术人的严重玷污,更是对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之未来的严重戕害。

既然评选大师是“文化史灾难”,又成腐败温床,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为何不停止评选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已被叫停,其他的如滥评的“中国工美艺术大师”等评选,都应该一律叫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