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匠人到大师,最缺的是什么?

云玉网2016-07-20 13:48:50

我们总说要发展玉文化,怎么发展,说到底就要落实到每件作品的与时俱进,立意出新。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磨玉工具,要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比例,对称性、内壁薄厚的均匀都是很困难的事,需要玉匠有着高超、熟练的手艺,一件玉雕作品,大半的价值都依附在工艺上。而现在,我们有了太多先进的玉雕工具,要追求比例、对称性之类的完美已经很容易,电脑数控可以轻易做到,而且比人工更精准。因此一大片工艺精良的机雕作品产生,这些作品题材大都普遍,缺乏创意更无所谓巧雕。不难想象,将来一件玉雕作品摆在眼前,人们顶多去赞叹一下造型的设计,很少再去对工艺啧啧称奇。

总之,容易得来的东西,一定会渐渐失去人们的青睐,因此对于收藏品而言,独特的工艺和创新立意成了首要。如今的收藏家,往往不会单冲着精湛的工艺去买作品,而是更看重思想、创意。

因此对于玉雕创作者来说,光工艺纯熟只能算匠人,能读透材料,以工艺衬托、强化造化自然本身的魅力,又能将立意落回平实的生活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上,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潜心关注现实,思考生活,懂得返璞归真才能算大师。伴随着科技进步、时代主流意识,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玉雕艺术形态、风格都会随之改变,这是大势所趋;而唯有那些潜心关注现世,思考生活,懂得返璞归真的创作者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其实我们眼下的这二十年,正是整个行业在新中国之后重拾玉文化精髓、摆脱封建审美束缚、续写玉雕艺术新篇章的二十年。玉器创作告别了建国初期的“玉雕厂模式”,个人艺术风格、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这一切意味着一个真正能出现大师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李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所谓“饮者”,其实是指那些乐于释放真性情,摆脱桎梏,不屑反复效仿先贤的先锋人士。但愿在玉雕界,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富有“匠人精神”的“饮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