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犯的错误”?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好像是出自某位以大哥形象,欺骗大众的演员之口,他是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下半身就甩锅给所有男同胞,才如此诡辩的,即使是终生在古庙中清修的得道高僧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吧!犯过错,要改正这总没问题吧?结果是他的儿女一个出柜流落街头,另一个终日与4号为伴。尽管至今还有人被他的公益形象所迷惑,但养不教父之过,这总是没什么争议的。
一时出于义愤,好好的玉器专栏叫笔者写跑题啦,咱们还是回来讲在购买和田玉的路上,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吧。当然,包括参玉本人在内,也概莫如是。
首先是“追白”,这本来也情有可原,因为在大家的内心深处,和田玉就是白玉,买就理所当然地挑最白的买,在如此的指导思想下,初学者两眼发直地奔向俄罗斯白玉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就是近乎强迫症似的追求完美,我得坦白,参玉年轻时就是这么一种人,直到前几年历尽沧桑,才向生活妥协。可是,优质的新疆籽玉本身是一种历经冰川风化、泥石流裹挟、河水冲击的衍生矿,身上有少许天然浸染,疮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就像你去市场上买蔬菜,有些虫洞的是有机无公害食品,那些翠色饱满的反而是化肥与农药的杰作。而在和田玉中,近乎纤尘不染的多是山料劣货,略有点棉、绺、裂、瑕的则更可能是上等籽玉。
与之相似的还有人偏重追求油润度;也有人过于注重玉石的细腻度,所谓的“可过灯”;另有人过度关注玉石的糯性、脂粉感等指标。总的来说,这都是单极化的侧重于局部性质,而忽略整体综合水平的思维在作祟。
形象些说就类似你买车只一味强调发动机的性能,完全不考虑变速器、底盘等硬件与之的匹配度,也就不在乎安全性、舒适性等必要条件,其结果极有可能是你将每天直接坐在飞机马达上狂飙。
除上述的误区外,近年部分爱好者在购买籽玉的时候,更喜欢色彩鲜艳的皮料,甚至部分人对润泽白皙的玉肉视若敝履,却将色彩斑斓,玉质拙劣的皮料奉若天神,这可都是数千年来多被弃之不用的废材啊,何以完全不看玉肉,而单独对枣红皮、洒金皮等皮色宠爱有加呢?真是奇哉怪哉。
当然,也有人总喜欢剑走偏锋的追求玉石中稀有特色品种,诸如沙枣青、黄沁、塔青之流,但处于这一阶段的爱好者,多是尚且没有将基础性的白玉、碧玉、山料,籽料搞懂的水平。相当于大米白面都没吃明白,就偏要吃血燕,喝正宗狮峰龙井,那你不买到假货,还真是天理不容了。
之所以名贵,就是因为和田玉的特色品种存量极为有限,每年全行业也只是出那么几件,上游的许多从业多年的大咖都以手上存有一两件为炫耀的资本,这种东西怎么就让刚转古玩城两三年的你给撞上了?关键是卖得还不贵。
捡漏贪小便宜也是这个行业的通病所在,凡事都想走捷径,看几期鉴定节目,就以为可以到市场上淘宝了,孰不知那些节目都是有编导制作团队的,就像曾经热播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一样,那里面的嘉宾都是选拔出来的十八线艺人。你还真以为每个出来鉴宝者的爷爷都跟李中堂一起打过仗,他爸爸又在英国的拍卖行里买回了国宝啊?那多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制造的噱头而已。
心存侥幸的去捡漏,一时贪小便宜而被人骗得倾家荡产的事情,参玉见的太多了,在此就不给大家举例啦。要想捡漏,据我看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那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再到市场上加以验证。总之,没有捷径可走,也是一条充满艰辛与荆棘的险途。
和田玉收藏中的误区自然不止以上这几种,例如有的人因为自身文化修养不足而痴迷籽玉原石还美其名曰“玩料”,有的人被不良宣传者洗脑,而执迷于“米达料”,“天地皮”等名词,这些参玉曾单独行文加以分析,在此就不一一详加列举了。
要想自己在玉器收藏中尽量避免犯此类错误,降低经济损失,也不使自己最终走上歧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书明理,加强学习,面对捡漏的东西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懂吗?这玩意儿,我是知道它的源流还是在书上或博物馆里见过?”不懂的东西不买,这是收藏界里的必杀技。只有如此,方可立足于该领域的不败之地。
在名家云集的玉雕界,曹伟还是比较出众的。因为他很年轻,加之勤奋好学,深得众多前辈的喜爱。在此次的天工奖即将开幕之际,玉艺联盟也采访了曹伟。毕...
2018珠宝直播还能继续火下去么?这已经成为整个黄金珠宝玉石行业都在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有几个问题,也是近一年来从业者们疑虑不止...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信息化普及,伴随着消费模式开始升级。消费的主体以80、90后为主,消费模式与审美观有了巨大的变化。玉石珠宝行业从销售模式和...
每个行业的顶尖人物都被称为大师,这本是一种尊称,如今成了一种笑柄!就像旧社会有钱人家的女孩被尊称为小姐,放到今天再称呼那个姑娘为小姐,人家估计...
汉武帝本人下葬时也有一件精美的玉衣。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玉衣“缕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之蛟龙玉匣”。汉朝统治者使用玉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