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玉王携妻妹远赴海外生女,却令冰心感叹:这是一本“奇书”

云玉网2020-06-18 16:46:06
诗人拜伦说过:“真有血性的人,决不去以求得别人的尊重,也不怕别人的忽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丽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这是回族作家霍达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一段话。在这本书中,霍达作为穆斯林的一员,用自己对回族的真情实感细腻的刻画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兴衰和家族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几段交错复杂的爱情纠葛。

书中主要讲述了京都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有两个女儿,长女梁君壁工于心计,次女梁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着一名少年去麦加朝觐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

师徒两人为了按时保质保量的交付“汇远斋”订制的“郑和航海船”玉器,经过三年的呕心沥血,就在玉器即将完工的时候,却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的玉坨上,玉器被毁,人也丧命。

由于玉器价值高昂,梁家无力赔偿,因此韩子奇只好到“汇远斋”当学徒抵债,后经过三年的苦心钻研,终于成了玉器行家。为报答师恩,他回到“奇珍斋”娶了梁家长女梁君壁,决心重振梁家“奇珍斋”的雄风。

十年之后,韩子奇因在玉器上的超高造诣而名冠京华,这时他的妻子梁君璧也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梁天星。可是好景不长,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于是随英国商人亨特来到伦敦避难。

梁家次女梁冰玉由于一直对韩子奇有着莫名的崇拜和暗恋,所以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韩子奇远赴伦敦。在伦敦韩子奇与梁冰玉相依为命的十年中,日久生情,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韩新月。

战争结束后,韩子奇和梁冰玉携女儿韩新月一同回国。当梁君壁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妹妹这种畸形的恋情后,悲愤异常,最终只同意收留韩新月为自己的女儿,梁冰玉无奈只好远走他乡。

时光荏苒,韩新月逐渐长大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外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互生爱慕之情,因楚雁潮为汉族,所以作为穆斯林的梁家极力反对,可即使如此,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薄命,韩新月也同样逃脱不了命运的劫难,终因心脏病不幸去世。对此楚雁潮悲痛欲绝,常常独自一人在韩新月的坟前用小提琴拉奏《梁祝》,以此来倾述自己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恋。

看完这部小说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即为韩子奇与梁冰玉畸形的爱恋而深深感叹,也为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歌由衷惋惜。

很多人都说《穆斯林的葬礼》其实就是一部琼瑶式的言情小说,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这部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它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令人读后荡气回肠,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而最令我们震撼的是它所展现出的民族群体的精神文化、心理意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西方现代文化的撞击和融合。

就连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也说:

“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关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所以,《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不但不是言情小说,而是一部震铄古今的鸿篇巨著。它于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第一部成功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及审美价值。

小说于1988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很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及广大读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并且该书还被译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在国外广泛发行。

这么好的一本书,是不是非常值得一看?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本《穆斯林的葬礼》,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深刻感受到韩新月与楚雁潮荡气回肠的哀怨绝恋;另一方面也能从书中领略到穆斯林世界的神秘和伊斯兰文化的人文情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