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

云玉网2023-02-10 01:18:29


  • 姓名杨曦
  • 拼音YangXi
  • 年龄58 岁
  • 户籍地江苏苏州
  • 任职机构南石玉雕工作室
  • 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
  • 师承吕曼
  • 擅长材质和田玉
  • 擅长题材人物,鸟兽,花草虫鱼,仿古,山子
  • 头衔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杨曦,号南石,出生于六十年代,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1983年进入苏州玉石雕刻厂,担任设计雕刻工作。在厂期间评为先进生产者及优秀设计师。1987年作品《精卫填海》评为江苏省玉雕百花奖。1992年离厂成立个人工作室,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第一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201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1年获得平江区杰出人才奖、2012年获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姑苏文化创新重点人才奖。

杨曦作为当今苏作玉雕工艺创新、探索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现代感,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结合中国绘画技巧和现代设计理念,开创了玉雕“虚实结合”的新技法,丰富了玉雕的内在韵致,赋予了苏作玉雕崭新的生命。个性内敛低调、善思勤勉,与当今社会的浮躁涌动格格不入,安于游离喧嚣之外,安静地沉浸在他的琢玉世界里。但是在工艺创新思想上他却敏锐而灵动,刻意创新、永不停歇,用自己的艺术灵感和近乎完美的创作,正引领着苏州玉雕行业的步伐坚定前行,并终将在苏作玉雕这块艺术的土壤上划上属于他的极具时代特色、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5年“天工奖”获奖作品《古韵》的成功设计,再次为“苏帮”玉雕步出瓶颈的时代注入了新的生命剂。《古韵》是以平面设计为理念,将古代玉雕纹饰及圆案的重新组合。目前自这一定义的作品已成为“苏帮”主流。

凭借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全面的雕刻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南石风格”,“南石风格”以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为设计主流,纵观杨曦先生的作品,均以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主题鲜明为特点,充分的把东西方艺术文化完美的结合,对传统的玉石文化和“苏帮”玉器做了一个时代的延伸及发展,在很多作品中能够读出平面设计理念,更多点线面在作品中得到完美表现,如《佛在心中》、《江南水乡》等还有许多作品自创了很多新的玉雕表现手法,如籽玉天然皮色与雕刻的结合,代表作有《钟馗除妖》、《桃园图》山子等;用写意的手法,虚实结合,通过“虚”来表现“实”代表作品有《竹》、《千手观音》等,把人们认为玉雕是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的传统理念做了一个新的诠释。

荣誉称号:

2005年被苏州市宣传部授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

2006年被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2007年担任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委。

2008年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8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第一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9年担任苏州市第二届子岗杯精品展评委

2010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1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1年被评为姑苏文化创新重点人才

2012年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杨曦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评价:

吴地的水土、人文、吴地延续千年的文化熏陶,造就了杨曦大师的艺术气质,他的创新源泉正是来自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很多东西是处处留心习得的。他难能可贵地长期保持着一种对艺术的敏感度,对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始终保持着一位创作者的敏锐嗅觉,将源于生活的启发,提升到艺术层面,最终转化为玉雕上来,用自己个性化、艺术化的玉雕语言,诠释着苏州玉雕的新涵义,为苏州玉雕注入新的艺术理念和思想。

他的创作题材丰富,门类全面,技法多变,亦实亦虚,从观音系列、水乡系列、江南风韵、到如今的银杏系列,善于思考与总结,贯穿了杨曦大师的思想和个性,在创新中透出灵光,极具艺术魅力,也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品牌。

艺术技艺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师传统而不求创新,艺术则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可言,只求创新而不师传统,创新如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师古而不泥古”是杨曦对自己艺术的要求。创新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功底,更离不开潜心的艺术训练,而这两点杨曦兼而有之。早年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学习练就他扎实的造型能力,计划经济时代玉雕厂的工作经历为他潜心钻研玉雕提供了可能,这两点的很好结合让杨曦在玉雕创作、创新上更加游刃有余。

从人物、山水、花鸟到立体雕、高浮雕、浅浮雕,从平面设计构成的应用到虚实结合的运用,从传统的龙、狮题材到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饰品,杨曦的玉石雕刻题材涉猎之广、造型变化之大、表现力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对杨曦而言,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他把创新看成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创新也伴随他艺术创作的始终,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设计构成理念的引入让他的作品突破传统束缚,呈现出别样的风貌,而“留白”等虚实结合的运用让他的作品在灵动之外更多了几分深邃。如今,他又把眼光放在了“观音”题材的创作上,用现代人的审美思维。

一个艺术家的杰出,不只在于其作品的卓越,更在于其对行业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承的贡献。作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曦深深意识到“苏玉”传承的重要性,视其为使命亦是责任。一方面,他在努力把玉雕的理念和创新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看到背后的他,而不是一味的去单纯模仿其作品;另一方面,他也在出版专著,并试图亲自教授一批年轻人。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努力,能对“苏玉”的传承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改革相关制度,把“苏玉”引入大学课堂,同时让更多科班出身、美术基础扎实的人投入到“苏玉”的创作中来。只有这样“苏玉”的发展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