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全

云玉网2023-02-10 01:16:33


  • 姓名郑道全
  • 拼音ZhengDaoQuan
  • 年龄47 岁
  • 户籍地浙江温州泰顺县
  • 任职机构北京石景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荣誉称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 师承陈小甫;麻成昌
  • 擅长材质其它
  • 擅长题材人物,花草虫鱼,山子
  • 头衔北京石景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道全,男,1976年出生,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石雕)。泰顺县仕阳职业高中石雕班毕业。先后师承于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陈小甫、石雕名艺人麻成昌。1998年创办博石艺廊,2006年组建为北京石景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其从事石雕艺术创作16年,创作了不少石雕作品。自2004年以来,其石雕作品连续多年获得各种奖项和被收藏。其中,石雕作品《吉星高照》获得2006年“金凤凰”创新作品设计大赛金奖。

人物事迹:

一个从泰顺山区走出来的有志青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石雕艺术梦,1994年,年仅18岁的他跟随堂哥前往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镇学习石雕艺术。如今,他不仅正式迈入了“石雕艺术大门”,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工艺美术师,作品屡次在省、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得到了业内人士和收藏家的一致认可……

儿时的郑道全常常看到一车车的石头从家门口经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上装载的都是山上的石头,郑道全心里很是好奇。1993年,初中毕业的他,就直接到职业高中学习石雕专业。正式接触石雕后,他从最初对石头的好奇慢慢转变为对石雕的喜爱,并立志要学好石雕艺术。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县职高的石雕专业班在1995年停办了。郑道全只在那里学到了一些皮毛功夫,未能真正掌握好这门独特的艺术。带着对石雕的热爱和执着,未满18岁的郑道全跟随堂哥前往青田拜师学艺。

艺术创作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创作者除了要掌握基本功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美术根底。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在实践运作中,郑道全常常感到自己知识有限,不能随意发挥,十分烦恼。这时,老师鼓励他说,这说明你进步了。

为了更快地融入到石雕艺术中,郑道全更加刻苦学习,并四处求教。报读中央电大,请教各门类师傅。当时有一位住在他楼下的美术教师,有很多美术资料,郑道全经常借来看,看到好的图片,就用白纸把它“拓”(描摩)下来。由于白天要上工,只能等到夜里才有时间静下来“拓”,一“拓”就到深夜两三点,同在一起学习的师兄弟们早已进入梦乡。

有一次,从朋友那儿借到一本《青田石雕技法》,这是当时青田出版的唯一一本关于石雕技艺的书籍,十分珍贵。郑道全拿着这本书爱不释手,但苦于买不到此书,只好跟朋友说借看半个月,他又在深夜“拓”抄,足足“拓”了半个月。

四年的艺徒生涯,不知用了多少把雕刀,刻了多少毛料,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雕出的东西像样了……1998年,郑道全带领着学生在山口镇创办了“博石艺廊”。

在山口这块青田石雕的发源地,能工巧匠几万人,要想在这里站住脚,并不是会雕会刻就行,郑道全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开始对日常生活中人物、花鸟、虫鱼、草木等特征进行细微观察,查阅大量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美术书籍,结合材料因材施艺,力求在布局立意上别出心裁。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平时善于观察他人创作,博采众长,经过多年的学习钻研,他的雕刻技艺日渐精进,并逐渐摆脱了青田传统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创意新颖、设计独特,特别是他雕刻的花果、海上动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受到了广大收藏家的青睐。

2002年,为了追求他的石雕艺术梦,他把“博石艺廊”从青田搬到了他从小就十分向往的地方——首都北京。

从1998年开始,郑道全开始独立创作。初试锋芒的他,便显不同凡响。当年创作的作品《杨梅》入选了《中华石艺珍宝》,以后每年都会有新作品问世,并多次参与全国、省、市展览活动,先后有作品《龙宫取宝》、《江山新姿》等30多件作品在省、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流年秀色》、《宝琴赏雪》、《逢春》等10多件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收藏》、《中国玉石鉴赏大全》、《中国国石》、《祥和中国》等国家级图册。

2003年6月,作品《冬》被选送参加西博会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石等展览。2004年4月,作品《宝琴赏雪》、《春之曲》分别获得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银奖、最佳工艺奖,并入编2004年《青田石年鉴》、《典藏》、《中国书画收藏》等大型图册。同年12月,作品《崛起》获得温州市工艺美术白鹿杯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郑道全的作品“壮志凌云”在“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中,一举荣获2008年奥运会纪念品奖银奖。此件作品选用青田上等的翡翠绿,以写实的手法,巧用翠绿雕出数株茁壮的水仙新姿。天然灰黄地,刻成新瓣和退化的老皮。整件作品雕出了水仙生机蓬勃、栩栩如生景象。作者将翠绿叶子、洁白花朵化作蓝天、白云,来抒发水仙远大志向,歌颂体育健儿拼搏向上的精神。

郑道全的作品巧用材质色彩、纹理、质地的变化,注重天然效果,以自然为师,材质不足的地方作艺修饰。用郑道全的话说,就是七分依天定,三分我来拼;尊重自然,随形就像。即“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材料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其作品自然,大气。

他的作品《宝琴赏雪》就从中体现,该作品描述《红楼梦》里的人物宝琴穿着贾母赠送给她的“凫靥裘”赏雪的情景。为了表达该故事,他选用青田上等周村红木龙蛋石制作,采用写意手法,把龙蛋石青冻雕刻出宝琴漂亮的脸蛋,妩媚动人。右侧部的白冻石,刻制成“凫靥裘”的皮毛。红木冻上有星星点点的白冻,自然天成,像似落在“凫靥裘”上片片雪花。底垫配置天然白石英石,像茫茫雪景,勾勒出“宝琴赏雪”的生动场面。这就体现在他以形取题,因材施艺。使作品达到出到自然、细到极点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