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北京治玉工艺

云玉网2021-11-29 23:52:25

北京治玉工艺,是指沿袭自明清皇家宫廷治玉工艺,以1949年以后建立的北京玉器厂诸多治玉名家为代表的玉雕技艺流派。气势雄浑恢弘、制式规范严格、用料珍稀考究和工艺精湛繁复,这是北京治玉工艺的特点。

image

宋世义和田玉子料作品《将相和插牌》

历史沿革

中国玉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玉器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始终扮演着沟通自然、显示身份、寄情铭志的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玉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新石器时期开始,古人已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工具加工玉器,历朝历代的治玉匠人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形成了无比灿烂的治玉文化,创造出无数巧夺天工、千古不朽的玉雕作品。

清代是古代治玉工艺集大成的时期,康熙年间,成立了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造办处,先后设有六十多个专业作坊,其中的金玉作就是专门为宫廷制作器物的作坊。至乾隆时期,宫廷玉匠更是将中国宫廷治玉工艺推向了顶峰。宫廷治玉工艺作为中国玉器行业最高的工艺要求、制式规范以及审美标准,一直引领中华玉石文明不断发展,延绵至今。

image

郭石林作品《南红观音南渡》

北京治玉工艺传承自明清时期的宫廷治玉工艺。作为北京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水平,与景泰蓝、牙雕、雕漆共同被誉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四大名旦”。

image

王树森(前排左一)领衔创作“四大国宝”高翠玉佩《五福同喜》

image

翡翠“四大国宝”之《四海腾欢》

1949年后,国家开始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汇集民间琢玉艺人建立玉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座落在崇文区龙潭湖畔的北京玉器厂成立,我国的玉雕行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市玉器厂几乎容纳了当时全市的玉器工人。那时候,如果说有谁是北京玉器厂的,老北京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当时玉对于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玉雕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用来换取外汇。“北京玉器”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通过以“懋隆”为代表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北京玉器厂生产的产品大量被销往海外,换取外汇支援了国家建设。可以说,北京治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北京玉器”不仅位列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四大名旦”之首,北京玉器厂还是全国规模最大、技艺最好、作品最佳,在全国评比中获得奖项最多的玉器生产基地,北京玉器厂也因此被誉为“北京治玉工艺的发祥地”和“玉雕工艺大师的摇篮”。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中华治玉工艺源远流长,治玉名匠灿若星河。明清时期先后涌现出陆子冈、朱永太、姚宗仁等杰出古代治玉工匠。其中,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享有“吴中绝技”之称的陆子冈,以其“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的绝伦技艺和独创的“子冈牌”独步当时、享誉天下。古代治玉工匠创作出的“渎山大玉海”和“大禹治水图玉山”等大型玉雕国宝,成为镌刻在中华历史上,记录中华盛世的标志性艺术作品。

image

袁广如作品《白玉子料仿痕都斯坦六角瓶》

北京玉器厂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先后培养、造就了15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8名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出大批优秀的玉雕作品。在北京玉器厂最辉煌的那段时期,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北玉四杰”,又叫“北玉四怪”。他们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和王树森。其实与这四位大师齐名的还有十几位,包括刘鹤年、王仲元、张云和、夏长馨、赵德一、崇文启等人。此外还有李博生、袁广如、柳朝国、宋世义等后起直追。他们以精湛的治玉技艺,为世人留下不少佳作。北京玉器厂治玉工艺气势雄浑,强调形式、气韵,选料考究,突出玉料特点,在体量、风格、制式上具有皇家风范的工艺特色。

image

王仲元作品《珊瑚“玉堂富贵”花篮》(懋隆艺术馆藏)

image

赵德一作品《翡翠花薰》

1949年后,北京治玉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其中,素有“86工程”之称,由王树森大师领衔,陈长海、张志平、蔚长海、高祥、郭石林5位玉雕大师分别担任主创人,集北京治玉工艺老、中、青三代玉雕匠人的智慧、情感、才华、心血,历时8年创作出的翡翠“四大国宝”,堪称当代玉雕工艺最杰出的作品,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骄傲。献礼建国60周年的作品《九龙玉佛图》,以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创作的《奥运徽宝玉玺》等作品,成为标志中华治玉工艺最高水准的国宝级玉器,彰显了泱泱大国的豪迈情怀,为华夏盛世点亮文明星光。

image

奥运徽宝玉玺

辉煌盛世的无尽期冀

在中华玉文明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北京治玉工艺无疑是金字塔顶最为璀璨的明珠。

在工艺价值层面,北京治玉工艺承袭古代宫廷治玉工艺,形成了雄浑大气、用料考究、制式规整、做工精湛的技艺风格,引领了中国玉雕行业的最高水准和发展方向。

image

郭石林作品《龙头观音》

在人文价值层面,从北京治玉领域诸多前辈大师和无数仍在致力于中华玉器制作工艺发展的工匠身上,传承发展了一代代治玉匠人朴实无华、精益求精、呕心沥血、甘于奉献的大国工匠情怀,这种情怀,与玉雕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image

宋世义作品《翡翠自在观音》

在社会价值层面,从北京治玉工艺创作出的大量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最优秀的玉雕作品都是在国家辉煌盛世时期,集合众多玉雕匠人集体之力,汇聚全社会资源共同完成。我们期待,在新时代能够再次集全社会之力,创作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向前的国宝级玉雕重器。

image

宋世义作品《白玉花丝观音摆件》

image

石卫东


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传统首饰艺术品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电视台《拍宝》栏目特约珠宝玉石鉴定专家,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