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比德 以璧礼天

云玉网2022-02-21 23:45:51

image

玉璧·网图·侵删

玉璧,多为扁圆形内有圆孔状,是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的一种,自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至清代均有存在。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产物。“礼神者,必象其类”,古人会将所崇拜的对象用玉做出相应的形象来祭祀:对云崇拜而产生的勾云纹玉饰,对生产工具崇拜而产生的祭祀用玉斧,对动物崇拜而做的玉龙、虎等,而对天的崇拜用圆形的玉璧来表现。这种原始的对天的崇拜,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天祭天、天人合一的思想。拟天而做的玉璧,把对天的崇敬之情寄托在玉璧上。由于古人对天的长期崇拜,作为天的化身的玉璧才会一直存在,这正是玉璧绵延近万年的原因。

image

玉璧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途是祭祀,使用者是巫师;商周时期祭祀功能减弱,逐渐发展出佩戴功能,但使用者仍为少数高官贵族;春秋战国时期陪葬用途逐渐出现,至汉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唐之后,玉璧发展走向大众,主要以装饰、玩赏为主,民间开始流行起来;到近代,玉璧的礼仪、祭祀等功能基本消失,主要作为装饰、玩赏用品。

玉璧自新石器时代诞生始,就承载着祭天地、礼神祇的职能,其宗教功能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皇家举行每年一度的天坛祭祀礼仪之中。《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从中我们可知,天子在祭祀时,以璧礼天。

陪葬玉器在汉代达到一个高潮,丧葬也成为汉代玉器主要功能之一。玉璧陪葬用途与祭祀用途,都源于“玉可通神”的思想,西汉后期人们还认为以玉敛尸可以使尸体不腐。东汉郑玄注《周礼》记载:“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沧博二楼历史展厅中陈列的两件玉璧——碧玉谷纹璧、蒲纹璧正是出土于西汉南皮侯墓中的陪葬品。

因为将玉视作“君子”的美好德行的象征,玉璧具有了比德的用途,以及衍生出来的佩戴和阶级划分的作用。《礼记》记载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焉”。玉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美好品德,“故君子贵之也”。《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佩饰玉以挂在腰间和胸前为主,后来发展为组玉佩,通常系璧来规范其构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