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黄晓蓬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先生,学习翡翠的设计及雕刻,专攻人物、挂件、玉牌、摆件等。在恩师的悉心栽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黄晓蓬在玉雕创作道路上刻苦钻研、自成一派,除了在专业和行业中发挥作用外,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宣传翡翠雕刻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黄晓蓬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先生,学习翡翠的设计及雕刻,专攻人物、挂件、玉牌、摆件等。在恩师的悉心栽培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黄晓蓬在玉雕创作道路上刻苦钻研、自成一派,除了在专业和行业中发挥作用外,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宣传翡翠雕刻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翡翠玉雕作品《义薄云天》
工匠精神的难得之处,是对不同领域的美学有独特理解,若能够融会贯通,进而不断探索和创新,势必能在运用立体雕刻的手法上,创造出被消费者及同行认可的翡翠艺术形式。在市场上广泛流传至今的“老蒋观音”,运用了笔者开创的独特开脸技术,并以此摘得多种玉石雕刻专业赛事奖项。
为了带动行业更好的发展,让更多年轻雕刻师在技艺水平上有所提高,笔者不仅将二十多年艺术心得编写成文发表,还创办了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室,以传统授徒模式培养出100余人,为“玉都”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这些徒弟之中,有的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级技师,有的成为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还有的在清华大学结业,其间诸人有50多件玉雕作品在全国的各类工艺评比中荣摘获金银等荣誉奖项。从继承到发展,从养成到传授,甚至是从教学相长到品牌建设,笔者亲身经历了揭阳翡翠玉雕行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回想起与玉雕结缘的微妙,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一、前缘玉定,自然天成
在我国,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涵义。古往今来,对一些美好的东西人们都愿以玉喻之。那些深刻且久远的传说,只有用心倾听的人才可以读懂它。玉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惟贯穿历史,还覆盖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佩玉,赋予玉器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等深远寓意。不少人把玉器作为传家之宝或定情信物,认为玉是君子的象征。以玉护身之人相信玉能辟邪保平安,还有人甚至以玉陪葬,可见玉在中国人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宝物。
(一)真玉出和田
众所周知,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乃玉中珍品。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这里出产质地紧密、色泽纯正、品质非凡的“软玉之王”。
《说文解字》中称玉是“石之美者”,有“五德”,可见美石为玉。自然界中美丽的石头皆为天地之精灵,而国人眼中的真玉——和田玉便是地球岩石演变之灵根。《周礼·大宗伯》记载周朝用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又有记载古人用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国。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即 “仁、义、礼、智、信、天、地、道、德、忠、乐”, 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大全。《礼记·玉藻》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儒家学说“以玉比德”,因而佩玉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一种视听语言交流作用,借以表达身份、风度、情感。由此可见,人们对玉器的崇尚与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观念、伦理道德等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今天,玉石已成为深受欢迎的装饰品与艺术品。古玉之美,不仅在于材质之美,还在于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涵之美,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这种深具人文美的价值内蕴,在封建社会促使玉玺成为了权力的象征,并被历史赋予了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翡翠玉雕作品《吉人天象》
有人用和田玉的洁白无瑕象征爱情纯真无邪,还有人用黄金的至纯耀眼象征爱情经得住烈火考验,那金镶玉正好用金与玉的“缠绵”代表恋爱中的情侣如胶似漆、永不分离。“有钱难买金镶玉”,古代金镶玉传统工艺由于宫禁很难为百姓所见,现在经过玉雕大师的传承和发扬,普通消费者也能在市面上看到这种精妙绝伦的工艺饰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器最让人感动的品性。民间普遍认为佩戴玉器能“凝神聚气”。所谓“人养玉,玉养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传有“玉能养身驻颜疗伤病”的成说,这恐怕还与玉中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主要成分”或“微量元素”有关。种种传说使玉石兼备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品性:如温厚、宁静、含蓄、纯洁、坚贞和正气。玉色也多种多样,除了青、白,还有糖、墨,贵在黄、红。谁曾想到,近古翡翠一出,绿的竟然如此清澈!
翡翠玉雕作品《龙驹》
翡翠玉雕作品《羊觥》
(二)翠玉动根基
白玉文化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而翠玉文化在明末清初才出现。元明两代,翡翠产地的土著仍在“刀耕火种”,部落时期的翡翠也不会被当作宝物。明朝洪武开边,汉人涌入高黎贡山,带来大量玉文化知识,所以在发现翡翠之时已然有了一些经济和文化基础;直至明末,作为工艺品和装饰品的翡翠在质量评选、加工制作和价格认定上已趋成熟。而到了清朝,上至帝后下到黎民对翡翠的珍爱,更使翡翠珍贵起来,几乎胜过新疆和田白玉,致使翠玉文化观念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与流行,以至于在观念上产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文字变更速度,造就了代表传统文化道德观的白玉和具有新兴文化时尚观的翠玉并驾齐驱的局面,共同构成了玉文化的主流。
翡翠玉雕作品《马上封侯》
绿色作为一种新潮和时尚,于清朝逐渐被人们所认同,这与翡翠的本身特征和翡翠出现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玉石,公认以和田玉为代表的闪石玉和以勐拱翡翠为主体的辉石玉为“美玉”,前者被称为“软玉”,后者被称为“硬玉”。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以和田玉为“真玉”,对翡翠的认知在早期甚至持排斥态度,直至乾隆末年,翡翠价格上扬,竟能“远出真玉之上”,真是匪夷所思。
和田玉尚白,而翡翠则以高绿取胜。这种水汪汪的绿与和田碧玉、玛纳斯绿玉大为不同,且这种对于翠绿的审美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庶民趣味——从以“玻璃地”“蛋清地”“鼻涕地”“浑水地”“狗屎地”等词语来形容翡翠质地便可见一斑。翡翠之美,不用“温润”而用“水”字来形容,真有清澈荡漾、灵透流动之感。足见云南人对翡翠“水头”的领悟是非常敏锐的,仿佛是一种天赋。
翠玉文化的产生只有三四百年,从崭露头角到占据交椅,无疑是八千年玉文化在近古发生的一次变异和扭曲,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将含蓄的财富功能暴露出来,直接震撼了传统玉文化的伦理根基。
二、自我作古,恒心永驻
(一)天时地利有师法
艺术创作是非常“自我”的工作,不能恃才傲物,也不能循规蹈矩,更不能浅尝辄止,想要不断开拓新路,必须要有一颗醉心于探索又耐得住寂寞的恒心。只有选准方向,穷其毕生精力脚踏实地的追求艺术,才能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进而有所成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永远存在, 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精神尤其体现在揭阳翡翠品牌创业的发展过程之中。
揭阳地处粤东潮汕地区,历史悠久,人文沉积厚实,民间传统工艺美术闻名海内外。笔者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了戏剧、书画、石雕、木雕、嵌瓷、彩绘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启发,从此便与艺术结缘。年少时在乡村看艺人为寺庙庵堂造像,便往木雕作坊或泥塑师傅家中“偷师学艺”——在一次次不成功的实践中,笔者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丰富了个人的“阅历”,于是在中学毕业后又义无反顾的跑到揭阳“阳美玉都”,从此投身于翡翠雕刻行业。
翡翠玉雕作品《如松之盛》
拜师学艺的那几年,笔者主攻造像艺术,不仅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宝贵的雕刻技艺,还承传了师傅的“恒心”。师傅要求在创作理念、艺术视野、文化修养等各方面都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师傅常说:“作为玉石雕刻艺人,雕刻时,必须保持有平常的心态,不能心旌摇曳,务必做到心平如镜,才可能雕造出真正庄严静穆的翡翠造像作品;设计时,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精华的同时,应大胆创新,吸收现代雕刻理念和表现手法,为传统中国玉雕工艺美术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二)得门而入造像新
佛教自从东汉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佛教艺术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多出现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在我国各地不同的区域和环境,可见到石刻造像、摩崖造像、壁画彩绘、铜鎏金造像等多种佛像艺术形式。很多博物馆里都收藏有古代佛像,不论造像大小,均是精美绝伦。佛教在南北朝至盛唐时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佛教文化也开始与玉文化进一步结合,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雕琢,佛教文化题材的玉器在造型、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方面逐步形成一体。
揭阳翡翠玉石雕刻加工有百余年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精心打造,现已形成了“玉石购销加工—玉器设计雕琢—贸易物流—文化论坛—鉴赏收藏—旅游观光—博览会展览会”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揭阳玉雕从业人员有十多万人,翡翠玉石产品荟萃了首饰、摆件、挂件三大类三千多个品种,市场上各种戒面、手镯、翠玉佩、翠玉牌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人物造像更是美不胜收。
笔者欲在揭阳“阳美玉都”立足,便将“自我”独特的东西投放市场,寻求门径别开天地,将所学尽付世人。
翡翠玉雕作品《苍龙出海》
人物造像玉雕,题材多源于神话、传说、戏剧,常用设计图案有神佛、罗汉、文人、仕女等等。笔者认为:要创作出优秀的玉雕人物作品,就需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白描基础。工笔人物线描要求十分严格,笔者平时勤于线描功课,坚持练习,特别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身段动态、衣饰形态的描绘,还有一些景物、器物、道具、瑞兽的配搭,都能做到“谙熟于心”。学艺时经过师傅严格的造型和雕刻技法训练,独立工作后又持之以恒地自学了西方现代雕塑和绘画理论,再到木雕工场继续“偷师学艺”,吸取潮汕木雕设计、雕刻的长处——笔者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设计时才能厚积薄发,使作品既具有民族传统实质内涵,又在形式表达上有别于西方更贴近现代。
文化艺术人物创作十分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工艺美术创作也同样强调人物刻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人和物之间要有呼应交流,构图布局需合理。笔者认为:造像是一门神圣的艺术,以翡翠造像更应具有一种空灵澄澈的清润气息来表露禅意,故而在设计时要将简洁、细腻、圆润的线条应用其中,努力做到不浊不脏,毫无浮华甜俗之弊,以更深刻地挖掘和体现高档翡翠原料的材质之美。
(三)书理贯通气充盈
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的运动为形式, 来表达精神世界和体现审美思想的抽象艺术。所谓“贯气”,就是手中之笔运动的趋势和造成的一种“势”。在书法的一切表达形式中,贯气是统领性的,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工笔线描也是同理,好的玉雕同样要“贯气”,上下衔接不能有明显的顿滞感,要顺畅有力,使人物形象“有骨有肉”地丰满起来。设计的表现手法和造型须融入现代理念,讲究虚实、关注主次。雕琢时层次把控尽量做到位,但也不能处处交代清楚,努力做到重点地方细刻、次要地方简略,使之繁简并存。顺“势”而下,逐渐淡化,简化处理,强烈对比,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突显原材料的材质美,使和谐的作品构图更显完美性。
翡翠玉雕作品《高风亮节》
琢玉人常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形容雕刻技艺之难,也常常以此来评判作品的成败。由于玉石雕刻技艺、工具的更新换代,现代玉器雕琢全过程包括“选料—去皮—切割—雕琢—精整—抛光”等工序基本转为机械化,由于机械转速快、磨头工具硬度高,雕刻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雕刻前更应该深思熟虑——作品的基本结构应当提前在脑海中确定成形,做到“胸有成竹”。要想养成“慢想快手”的创作习惯,就要坚持“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多动”,保持一颗不断探索的“恒心”,有了平时的积累,创作时碰到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成竹在胸,果断出手;快速决断,刀刀精准;一气呵成,稳操胜券。千万不能“雕一点儿想一会儿”或有“过后再修补”的想法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翡翠玉雕作品《龙腾九州》
(四)明辨瑕瑜点成金
高端翡翠晶莹透亮,美中不足的是常伴有棉杂和裂线,多数人会将其继续分割做成戒面、坠子等小饰品,而笔者则一贯坚持“迎着困难上”的创作理念,愿意充分调动平时的积累,力求取得更佳结果。前些年,笔者得到一块玻璃种翡翠料,本来打算设计雕成水月观音,但雕琢过程中材料的右下方逐渐显现点状白棉,在接近对角线时又有一道片状浅绿,若按原设计雕刻,造像将受到很大影响,会降低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若按常规继续分割做成珠宝小饰品,恐怕再高明的珠宝师也没有办法分割满意,还会降低原材的利用价值,造成浪费。经观察后,笔者调整思路,利用中间斜形高晶部分,把本来的坐姿改为手脚盘起、半卧于浅绿色莲叶之上,侧面俯观,大片点状白棉化作粼粼波光,鱼儿若现其中,实可谓“变瑕为美,点石成金”,翡翠《观音观鱼》挂件就此完成。
翡翠玉雕作品《当康与文鳐》
只要选定目标,就要努力向前。“创作如做人,实践出真知”——这是笔者的深刻体会。面对艺术,诚惶诚恐;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在技艺展现中释放足够自信,在现代环境中展露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才有可能持续向前并获得提升——这才是翡翠玉雕的正道。
(五)兼收并蓄上层楼
自从2007年创办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室,从业二十多年来,笔者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美学,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不但汲取了师门的美学理念和雕刻技艺,还更广泛地吸收诸多画派艺术精华,甚至还会借鉴木雕、石雕、泥雕、竹雕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处理手法,以期融会贯通、别开新面。
在玉雕创作的道路上,笔者不愿浅尝辄止、固守一方,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将自己擅长的圆雕、浮雕、微雕、满色巧雕等技法,付诸精妙大气、大胆夸张、“萌趣”生动的题材加以表现,并从原有的商品珠宝定位创作渐渐转向艺术品及收藏品创作,希图引领揭阳翡翠雕刻创作更上层楼。
三、首饰创新,翡翠造像
在现代翡翠首饰的创新中,造像题材相对常见。翡翠造像饰品广泛流通于玉雕市场,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如何对造像题材的翡翠作品进行创新设计,是翡翠经营商户需要持续思考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现实性问题。
(一)造像题材同质化
我国翠玉文化的发展与佛教文化具有密切联系,许多翡翠作品都会选用造像题材进行镌刻:一方面,是因为禳灾辟邪、求福许愿的形象深入人心,造像题材仿佛更能够表达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祈愿,另一方面,佛教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发展,也使得许多人更愿意购买造像题材的翡翠作品——这是市场条件决定了供应关系。
然而,在近百年的翠玉文化历史发展浪潮中,造像题材的翡翠首饰逐渐表现出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以及粗制滥造等多种问题,影响了整个翡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玉雕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加上消费者逐渐趋于年轻化等原因,传统题材和传统工艺制造的翡翠作品难以满足大众需求,因此,翡翠作品创新就成为了玉雕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想要对翡翠作品进行创新,不仅要让新的翡翠作品具有传统特征,还对玉雕师的学习能力与雕刻技术有着更高要求。笔者也会经常思考雕刻技艺的创新问题,略有心得,一录于此,期待能引起业界注意。
翡翠玉雕作品《猕猴贺寿》
(二)翡翠首饰之现状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翡翠饰品——随形翡翠,这种翡翠饰品的形状是动态写意的,并不似传统般规矩,但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也可说是翡翠作品创新方向。随形翡翠在市面上并不多见,即使在今天,市面上的翡翠首饰所选题材依然是以“观音”“佛公”“福瓜”“福豆”“平安扣”等传统题材为主,造成创新不足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从众心理多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这会驱使更多人选择传统翡翠题材。另外,国人买翡翠通常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传统翡翠造像的寓意和人心祈愿更相符。在这种形势下,造像题材创新的翡翠销量不见得会比传统翡翠更好。而创新型翡翠饰品市场较小,属于小众饰品,无法给翡翠设计师提供充足的创新动力。玉雕师担心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新款翡翠作品销量不好,有可能会影响个人或企业的发展。
2.创新成本高
翡翠的雕刻创新和设计创新都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追求性价比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利润最大化,能够投身于效率低的创新活动中的设计人员越来越少。就目前而言,玉雕师和设计师的收入大多和自己的作品销量有关。翡翠作品创新效率低风险大,如果创新型翡翠作品没有给玉雕师和设计师带来保障和鼓励,将会对创作激情造成巨大打击。即便有设计师愿意投身于翡翠作品的创新,设计理念、设计水平以及对造像题材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到创新翡翠作品的质量。虽然消费者都希望买到更具有创意的翡翠作品,但这并不等于鼓励设计师盲目地标新立异。
3.消费群体单一
虽然翡翠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仍属于小众饰品。目前,购买翡翠的消费者仍以中老年人为主。而这些中老年人更喜欢传统的造像题材——创新型翡翠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不高。与之相对的是创新型翡翠比较受年轻人欢迎,但是喜欢翡翠的年轻人较少,并且,在人力资源成本持续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的年轻人购买力都极其有限。综合下来,造像题材翡翠创新成本高且消费群体单一,这是对设计师创新动力不足最好的解释,也是影响翡翠玉雕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翡翠玉雕作品《兴隆鼎盛》
(三)翡翠造像求创新
造像题材的翡翠主要购买人群是中老年人群,这些消费者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偏好,而创新型造像题材的翡翠在这些群体中,会出现接受程度不高甚至被抵触的现象,因此,翡翠经营商应当以年轻人的市场需求作为造像题材翡翠的创新方向。
1.内涵创新
相较于中老年人喜欢钻研造像题材首饰的技术工艺和题材寓意,年轻人更加青睐简约、时尚、浪漫的翡翠饰品,因此,玉雕师在以造像题材对翡翠进行设计创新时,可以适当添加简约风格的元素和雕刻手法,删繁就简,用干净流畅的线条或几何形让翡翠作品创新设计回归初心,使其体现出设计的纯粹感,进而让翡翠作品的视觉感官效果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以更具思想内涵的设计理念和意境使消费者能够在观赏翡翠作品时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而想要保证创新型翡翠首饰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翡翠经营商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运营推广平台,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加大对创新性造像题材翡翠和翠玉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造像题材翡翠饰品的时尚性与大众性。
翡翠玉雕作品《萌狮献宝》
2.元素创新
玉雕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采用开放式取材方式,挖掘生活中的各项艺术元素,比如人物表情、动作姿态、动物形态以及植物外形等,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从这些素材中挖掘设计元素,并将其融入造像题材,可以在降低翡翠作品严肃性的同时,增强年轻人的兴趣,进而对具有相同题材和元素的翡翠作品产生认同感,为造像题材翡翠创新提供市场条件。文化具有极大的传播性,玉雕师在进行翡翠创作时,可以借鉴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造像题材和其所采用的不同雕刻技法,并与自身的雕刻技法进行融合。同时,在雕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不同类型的艺术创新手法,参透如绘画、石雕、泥雕、木雕、竹塑等多个艺术领域的美学理念和创作手法,集百家之长,增加造像题材翡翠作品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使其更具美感。
翡翠玉雕作品《锦绣河山》
3.雕刻手法创新
在造像题材的翡翠作品创作中,笔者根据对不同领域美学的理解不断探索与创新,在运用立体雕的手法上,创造了被消费者及同行认可、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至今的“老蒋观音”;还开创了雕刻人物和正型观音独特脸型神态的开脸技术,并运用此项技术创作出多件人物作品。
传统正型观音、唐马小摆件等翡翠作品在创新型雕刻技法下,深受市场欢迎。这种创新型的雕刻技法,遵循“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原则,用简约流畅的线条去诠释人物造像或动物形态的意境之美。老蒋玉雕工作室最先采用玻璃种翡翠材料来进行小摆件创作,这种极简雕刻技法引得市场争相效仿。由此可见,造像题材翡翠作品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以创新设计理念融入题材寓意和翠玉文化,通过不断精进雕刻技术,去展现精神内涵和意境之美。
翡翠玉雕作品《马上封侯》
结语
造像题材的翡翠饰品流传久远,具有深层文化含义。与中老年人重视翡翠饰品形制寓意不同,年轻人更加追求翡翠饰品的外在条件和时尚性,因此,在对造像题材翡翠进行创新时,可以从文化宣传、多元化雕刻元素融合设计以及雕刻技法创新等多个方向进行创新设计,以此为玉雕师的创意设计提供持续的动力。
通过多年努力,老蒋玉雕工作室传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阳美翡翠玉雕的特点,工艺奇巧精特,深受玉器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同时,笔者还经常受邀到揭阳职业技师学院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班为学生讲授关于“翡翠如何解读”“设计与雕刻”的课程;经常受聘到各地翡翠专业论坛交流技艺心得。2017年,笔者创办的“老蒋玉雕工作室”被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授予“玉雕典范单位”。
笔者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形式,采用先进的系统性管理制度构建工作室文化发展目标,秉承企业愿景弘扬玉文化,努力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宫翔宇,当代绘画技法表现佛教题材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 时华龙.论传统翡翠玉雕工艺的创新突破[J].天工,2020(4):74-75.
黄晓蓬
艺名老蒋,男,1983年出生于广东揭阳。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揭阳市劳动模范、揭阳市揭东区人大代表、揭阳市高层次B类人才,擅长翡翠雕刻艺术,曾获“天工奖”金、银、铜奖和“神工奖”特别金奖等
玉人谈艺活动将于9月30日至10月3日在中华玉都镇平举办,近四十位国家级玉雕大师将齐聚一堂,赏玉论艺,既有作品邀请展、学术论坛等内容,还将赴洛阳三...
中国有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优秀的宝石雕刻作品总能唤起人们对“美”的眷恋和热情。琢玉是东方首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而对于西方首饰艺术,宝石雕...
中华玉网 华玉汇 翡翠 和田玉 独山玉 水晶 玛瑙 岫玉 绿松石 彩宝 文玩 玉器 玉雕 玉石 玉器 礼品
7月3日上午,格尔木玉矿矿长、青海昆仑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盛春一行领导莅临嘉豪珠宝考察交流,洽谈合作事宜。董事长张艳浩先生和总经理王燕女...
中华玉网 华玉汇 翡翠 和田玉 独山玉 水晶 玛瑙 岫玉 绿松石 彩宝 文玩 玉器 玉雕 玉石 玉器 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