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玉雕”自清朝末期传统技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民国时期,平洲籍的玉器人就占据了广州长寿路玉器圩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平洲人是广州长寿路玉器市场的开山鼻祖。主要代表人物:平北古松的何近(人称何老近)、何木(人称大碌木)、何淡球(人称阿扁)、何木长子、平北林地的陈铭(人称水斗铭)、平南梅园的陈锡、三山涌源的唐虾(人称唐老虾)、平洲大圩的林滔(林老滔)。1916年起“江表梁”家族将传统玉雕技艺带回平洲平东老家,现至少传承了5代人。1958年公私合营后,部分平洲玉器人移民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继续从事玉器加工及销售,使“平洲工”名扬海外。
1916年—1940年“平洲玉雕”萌芽时期
核心人物:梁林、梁润堂、梁能、梁建华、梁奀
关键词:萌芽、“新鲜物”
业务范畴:旧玉器加工、翻新、销售
1916年,春节喜庆的鞭炮声还未散去,一个叫做梁润堂的年轻小伙子独自背起行囊踏上了行程,依依不舍离开了他熟悉的小村庄(平东江表村),坐船过渡,坐车、步行,几经辗转,来到广州长寿路玉器圩,投奔同村的梁林(同族兄弟关系),拜梁林为师,跟着梁林学做玉器加工。当时的梁林,在广州长寿路玉器开了一间玉器加工店“梁林记大宝号”,主要从事玉器加工,从民间回收一些旧玉器进行加工、翻新、销售,特别是耳扣、手镯的翻新,堪称“一绝”;因玉器加工手艺精湛,深受客户的青睐,很多客户远道而来,就是冲着梁林这门精粹的手工艺,一时之间,“梁林记大宝号”在广州长寿路声名鹊起,梁林还招收了儿子梁能,同村的同族兄弟梁润堂、梁奀、梁建华等人做徒弟。
13岁的梁润堂刚来到广州,人生地不熟的,唯有埋头苦学玉器加工技术,刻苦钻研,在逢年过节回平洲平东江表家里的时,都会带一些玉器回去进行加工和翻新。最初梁润堂带着这些玉器回去加工,对平东江表村来讲是件大事,男女老少都会聚过来看“新鲜物”,在闭塞的村庄,这些玉器加工工具和技术始终是少见的,渐渐地,梁润堂在村民心中俨然已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了。
梁润堂确实很有出息。1919年,他学成出师了,便在广州长寿路的玉器圩开玉器店“润生祥大宝号”,进行玉器加工、翻新、销售,生意红红火火,并自创出“百世以留祥,和谦同济美”银码暗语,源用至今,现还流行于省港澳及海外(此联是江表石城祠梁姓祠堂门口石柱对联,以用来代表一至十的数字)。
梁润堂虽然平时在广州开店,但经常回平洲平东江表家中,因为妻子及11个小孩还留在家里,长期广州、平洲来回奔波,经常跟村里的兄弟介绍广州玉器圩的情况,先后叫自己的外甥陈广、大儿子梁伟芬、二儿子梁文谦跟在他身边学技。
《玉器加工》 作者:汤彬时 优秀收藏 “平洲玉器杯”中国玉 东方韵全国摄影大展
核心人物简介:
梁 林 人称“四叔林”,平洲平东江表细涌人,1887年出生,13岁(1900年)从平洲去广州长寿路玉器圩学徒,学做玉器加工,16岁(1903年)时,在长寿路玉器圩开了一间玉器加工店“梁林记大宝号”,招收了儿子梁能,同村的同姓兄弟梁润堂、梁奀、梁建华等人做徒弟。
梁 能 人称“鬼王能”,梁林长子,1920年出生,解放后,曾在广东省玉器陶瓷工艺进出口公司任职。
梁润堂 花名“九路”、“润堂九”,人称“七叔”。平洲平东江表下街人,1903年出生,1916年师从梁林,1919年学成后在广州长寿路玉器圩开玉器店“润生祥大宝号”。
梁建华 人称“义气华”,1923年出生,13岁(1936年)去广州跟随梁林(四叔林)学做玉器加工。
梁 奀人称“八叔”,梁润堂的弟弟(兄弟排行第8),1905年出生,1918年师从梁林。
《交易》 作者:孙加青 优秀收藏 “平洲玉器杯”中国玉 东方韵全国摄影大展
1941年—1971年“平洲玉雕”发展时期
核心人物:梁伟芬、梁文谦、陈广、梁兆均、梁作权、梁永财、梁伟能、梁鹏等
关键词:发展、壮大
业务范畴:旧玉器加工、翻新、销售
《大器炼成》 作者:杨千帆 优秀收藏 “平洲玉器杯”中国玉 东方韵全国摄影大展
1941年,满脸稚气的陈广第一次出远门,当他跟着舅父从过渡船上下来的那刻起,就被广州中西合璧的骑楼、数也数不清的茶居、茶室、茶楼所震撼,这与自己的家乡平东小村庄完全不同,舅父告诉他,“你要认真跟着舅舅学好技术,才能赚钱,在这个城市立足”。随后几年,表弟梁伟芬、梁文谦等都从平洲平东前来广州跟随他们父亲梁润堂学玉器加工技术及玉器销售。
陈广聪明又好学,遇到不懂的就问舅父,不耻下问,深得舅父的喜爱,舅舅常对客人说:“我这个小外甥学的很好,日后定能成才”;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手艺人,特别是耳扣和玉镯的翻新技术,别看工序简单,只需要翻新(表面去一层)、磨边(打磨)、出水(抛光)三个工序,但都需要十足的耐心,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耳扣、每一个手镯、每一个棱角的误差都要毫米之类。陈广的耳扣、手镯的翻新“绝技”在当时的长寿路玉器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客人拿着样板前来,指定要陈广帮忙耳扣、手镯翻新加工。“平洲工”在当时广州名噪天下。
陈广经常在节假日把玉器带回平东墩头老家加工,并教自己的弟弟陈作荣、陈锐南、儿子陈卓恩、陈达汉学玉器加工技术。1958年,公私合营时,陈广因为玉器加工技术娴熟,成为了广东南方玉雕厂的一级师傅。
亦是后来平洲平东第一个玉器加工厂(墩头玉器加工厂)成立的“穿针引线人”,给予了墩头玉器加工厂大力技术支持。
核心人物简介:
梁伟芬 人称“梁伟”,1931年出生,1944年去广州跟随父亲梁润堂学做玉器加工销售生意,1958年公私合营时,梁伟芬是广州玉器圩的第一任经理。梁伟芬于1965年转做其他行业,1973年申请去了香港。在香港九龙油麻地炮炲街27号E地下开了间玉器店“伟记玉器”。主要招收的徒弟有:弟弟梁兆佳、梁锡波、妹妹梁秀颜及儿子梁裕明等。
梁文谦 1933年出生,1947年去广州跟父亲梁润堂学做玉器加工销售,1958年公私合营后转行,1962年申请去了香港从事玉器生意。
陈 广 平洲平东墩头人,1928年出生,母亲是梁润堂的亲妹妹(在兄妹中排行第九)。自小到广州跟随舅舅梁润堂学玉器加工,因缘际会成为广东南方玉雕厂的一级师傅,亦是平洲平东第一个玉器加工厂——墩头玉器加工厂成立的“穿针引线人”,同时给予墩头加工厂大力技术支持,主要招收的徒弟有:大儿子陈卓恩、二儿子陈达汉、弟弟陈作荣、弟弟陈锐南、堂弟陈裕见。
梁作权 梁建华的大儿子,1953年出生,自小跟随父亲学做玉器。
梁 鹏梁奀的儿子,1923年出生,师从梁奀,广州玉器一级师傅,已退休。
梁永财梁奀的儿子,1930出生,师从梁奀,曾在广东省玉器陶瓷工艺进出口公司任职至退休。
梁伟能梁奀的儿子,1932年出生,师从梁奀,1962年申请去了香港,从事玉器生意。
1972年—1989年“平洲玉雕”繁荣时期
核心人物:陈作荣、陈锐南、陈卓恩、陈达汉、梁炳权、黎福林、唐汉华、梁锡波、梁兆佳、梁秀颜、梁裕明、高达鸿、梁志豪等
关键词:繁荣、加工
业务范畴:玉器加工、翻新
1951年出生的陈锐南(人称“七叔”,家中老幺),还是毛头小子的他(18岁),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平东墩头生产队的队长,但他并不满足于墩头小组整天只能加工小钱包、小手袋、小毛巾等,整天琢磨如何为集体经济搞创收、为社员们改善生活,让大家的日子好过些。1971年年底,年轻气盛的他拉着三哥陈作荣(家中排行老五)出门了,他们来到广东南方玉雕厂,找到当时在玉雕厂工作的大哥陈广,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大哥,大哥看到自己的两个小弟苦恼的样子,不禁笑了出来:“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欣慰,前几天我从省工艺公司特艺科工作的王永江那儿了解到省工艺公司有很多的耳扣需要翻新,作荣不是跟了我学过玉器加工吗?要不墩头小组拿一些耳扣回去加工?具体技术我可以随时回平洲平东教村民,翻新一只耳扣可以有大概4‘工分’回报,你们做吗?”陈锐南和三哥陈作荣在跟省工艺公司营业部的李铭沟通对接后,拿了25个耳扣回平东墩头尝试翻新,陈广也回到老家教他们如何进一步完善耳扣的外观和手感,使得残旧的平扣可以被翻新到2mm的厚度、2mm的直径,薄到放在水里可以浮起来。他们的手艺得到省工艺公司的认可,并愿意长期提供一些玉器给陈锐南所在的墩头小组进行加工。
《交易》 作者:孙加青 优秀收藏 “平洲玉器杯”中国玉 东方韵全国摄影大展
1972年,在陈广大力的技术支持下,陈作荣、陈锐南牵头成立的“平东墩头玉器加工厂”正式成立了,加工厂一直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逐渐培养出陈作荣、梁炳权、黎福林、谭锡唯、陈汉升、陈忠玲、孔长师徒等近50人的玉器加工师傅。
在铺天盖地的农业生产时代里,热衷搞“工业”的陈锐南带领墩头小组,跨出农业,踏进“加工”领域,给“平洲玉雕”繁荣发展提供了肥厚的土壤和播下饱满的种子。
核心人物简介:
陈锐南 70年代平东墩头生产队队长。18岁就开始当生产队的队长,21岁领头成立墩头玉器加工厂。
陈卓恩 1965年出生,师从父亲陈广。
陈达汉 1967年出生,师从父亲陈广。
陈作荣 平东墩头生产队村民,早年曾在广州跟随大哥陈广学玉器加工技术,1972年任平东墩头玉器加工厂师傅(技术指导),负责玉器加工厂早期玉器的出品、交接、验收、外出联系等。
高达鸿 平洲平北人,1947年出生,师从梁作权。
唐汉华 1956年出生,梁润堂外孙,母亲在兄妹中排行第二,自小在舅父影响和指导下学做玉器加工销售。
梁炳权 师从陈广,平洲玉器第一代玉器师傅;技术特长:拿手好戏“怀古耳扣”,至今无人超越。
黎福林 师从陈广,平洲玉器第一代玉器师傅;技术特长:“平扣挞人”,慢工出细活。
梁兆佳 兄弟中排行第七,1942年出生,1960年在北京大学读六年本科,1966年分配到广东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后担任主任一职,1987年下海经商,经营玉器加工销售生意,现在仍在经营位于广州荔湾广场北门二楼兆佳玉器店,主要招收的徒弟有儿子梁建锋。
梁锡波 兄弟中排行11,人称“十一叔”,1954年出生,自小跟随大哥梁伟芬学做玉器加工销售生意,1987年在广州华林玉器街经营玉器至1996年回到平洲平东玉器街翡翠广场B17开“梁波记玉器店”。
梁秀颜 1945年出生,兄妹中排行第八,人称“秀姑”,自小跟随大哥梁伟芬学做玉器,1982年申请去了香港,现在香港玉器市场“秀记玉器档”。
梁裕明 1957年出生,师从父亲梁伟芬,现在移居新加坡继续传承平洲玉器生意。
梁志豪梁鹏的儿子,1956年出生,师从梁鹏,曾任广州玉器厂师傅。
1990年—至今“平洲玉雕”从工艺品到艺术品时期
核心人物:陈裕见、梁建锋、梁铭滔、梁达满、伍啟津、何鑑强、严璟予、刘泽祥等
业务范畴:玉器加工、镶嵌
1984年,还是毛头小子的严璟予从广州来到平洲平东村,跟随师傅陈裕见学做玉扣,跟师傅学习的时间不长(半年左右),却让这个“广州仔”从此喜欢上了平洲,并于多年后在平洲“生根落地、开枝散叶”。
严璟予说:“平洲玉雕派别上隶属岭南玉雕,加上平洲毗邻港澳,吉祥文化流行,使得玉雕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很多玉雕作品都是人们生活的反映,所以,平洲玉雕与北派、海派不同的是她更侧重生活,并在传承中追求创新。新世纪以来,平洲玉雕大胆创新,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不断开拓,不断进取,融汇中西雕刻之长,以变革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传统玉雕工艺,博取诸家之长,在保留传统技法特色的基础上,创制出有时代精神,完成了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转变过程。”
近年来,南海区、桂城街道办等各级政府部门对平洲玉器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大力扶持,在“旅游文化”上开展的新一轮探路之行(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一批优秀玉雕人才云集平洲,玉雕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使得“平洲玉雕”作品经常在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天工奖”上大放异彩!
核心人物简介:
陈裕见 平洲平东墩头人,1953年出生,1933年师从陈作荣、梁炳权、黎福林等第一代玉器师傅,是平洲玉器第二代玉器师傅、负责玉器加工厂后期玉器的出品、交接、验收、外出联系等。平洲到云南买原石第一人、平洲到缅甸买原石第一人。招收的徒弟主要有:严璟予、何鑑强等。
梁建锋 1973年出生,师从父亲梁兆佳。
伍啟津 1973年出生,梁润堂外孙,母亲在兄妹中排行第九。15岁在舅父的影响和指导下学做玉器加工销售,后师从高达鸿。
刘达满 1962年出生,梁建华的外甥,自小喜欢玉器,后师从高达鸿,在平东大道西九巷一号开“达满玉器厂”。
严璟予 1968年出生,广州人,1984年到平洲跟陈裕见师傅学做玉扣,2010年在平洲开设工厂“璟盛玉器”, 2014年建设平洲首饰街。
何鑑强 平东东村三队人,1958年出生,师从陈裕见。
梁铭滔 1974年出生,师从陈卓恩。
刘泽祥 1981年出生,刘达满的侄子,跟随刘达满做玉器已经10年,主要加工光身件:手镯、耳扣等。
《专注》 作者:何建波 优秀收藏 “平洲玉器杯”中国玉 东方韵全国摄影大展
后记
撰写本文的起源,是在接待一位广州大学教授来平洲玉器街调研时的探讨话题:“平洲玉雕”的历史究竟是不是在陈氏三兄弟才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对“平洲玉雕”历史的记忆开始模糊,甚至知道那段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为此,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10多位玉器老前辈,探究“平洲玉雕”的起源史。可以确定的是,1916年,当梁润堂把玉器加工技艺带回平洲平东村时,“平洲玉雕”的这幅美丽“画卷”就此展开了。
在此,感谢那些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玉器老前辈,正是因为他们的讲述,我们才能真实地还原平洲玉雕的起源历史;也是他们,让我们对“平洲玉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本次的平洲玉雕历史采访之旅虽然结束,可能存在一些信息量不够或失误,请读者予以指正,今后,《平洲玉器》还会不断地去挖掘、宣传,力求资料更详实、更精准、更深入。
如果您有“平洲玉雕”起源历史的相关玉器加工的文字、录像、录音、图片等珍贵史料,并愿意提供复制版、翻版,《平洲玉器》会将您提供的资料陆续展示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平洲玉雕”历史。
面对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政治局面,各行各业都做了相应的调整,珠宝玉石行业也不例外。那么今年珠宝玉石的投资收藏也需要有所调整,集合了材质、...
不可不知的几大玉器市场
一个单一的能顽强的坚挺到现在并养育了辐射周边的大批农民的玉石产业,令我一直啧啧称奇。这里的浮浮沉沉,喜怒哀骂,世事变迁,在我脑子里憋啊憋啊,终...
有一种桂城骄傲,叫平洲玉雕!在平洲,有着全国产量最大的玉器市场,更有着无数化腐朽为神奇的玉雕大师!巧师遇美石,缔造传世精品~今天,一起来听听平洲玉雕...
现代玉收藏人群庞大,成交额差不多占玉器市场的2/3,是玉器市场的基础。金字塔的第二层是明清玉市场,一般拍卖会上都是明清玉唱主角。明清玉的图案...